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国学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国学经典可谓是整个国学中的精髓,当中涉及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国学经典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培养了小学生国学素养,另一方面提升了小学语文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注重国学经典的诵读。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 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历史,国学经典则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进国学经典,供学生诵读,在提升学生国学素养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从提升国学经典应用价值角度而言,本文就国学经典含义及其应用进行剖析,具备一定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国学经典含义概述
  所谓“国学经典”主要是以中国儒家文化为主导,并融合诸子百家思想理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涉及到社会发展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深刻描述了人文伦理、道德教育等,便于人们理解当中蕴含的教育理念,规范人们日常行为。因此,将其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提升教育效果的同时,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见,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分析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迷失的情况下,国学经典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同时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1.遵循原则
  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然而国学经典的引入,依旧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障国学经典应用价值的充分发挥。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鼓励与赞美性原则。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赞美与鼓励,尽可能减少批评的次数,最好是一次都不要批评学生,让学生对诵读国学经典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差异性原则。小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不同的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集中表现现在思维方式与记忆。同时,诵读国学经典活动,通常以班集体为单位,换言之,诵读国学经典是一个集体活动,在活动开展中,部分学生可能熟练诵读了国学经典,甚至背诵了国学经典,然而部分学生也有可能是国学经典读不通顺。针对这一情况,为了保障全体诵读水平齐提升,教师有必要在诵读国学经典时,分批次进行诵读,以此保障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再次,模糊性原则。对于诵读的国学经典,教师仅需要对国学经典的含义进行大致讲解,不需要完全理解国学经典所表达的意思。究其原因在于小学生思维模式尚未成熟,教师即使进行了详细的意思讲解,学生依旧无法理解国学经典,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兴趣。
  最后,自主学习原则。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国学经典的诵读,不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还需要在课外诵读国学经典,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地提升。
  2.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
  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接受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知识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选择诵读内容时,有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保障诵读内容的适应性。
  一年级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起始阶段,应该选择一些具有启蒙性的国学经典。如《三字经》当中的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便可以引进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学会善意待人。
  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教育人伦道德的国学经典,如《弟子规》当中的一句父母命,行勿懒,教育学生需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
  三年级的学生,在思维模式逐渐形成与完善,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思考能力。因此,针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国学经典。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主要是教导学生学习生涯中,需要虚心接受学习,并且需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学的心。
  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大量阅读《大学》中的节选,当中修身、齐家治国等,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重要性。
  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诗经》、老子》等国学经典,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情趣。
  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短篇古文,诸如《陋室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逐渐养成自身良好习惯与高尚的品德。
  3.纠正读音,规范读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词汇方面,还有所不足,尤其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认识的词汇较好,在诵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在认字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拼音标注的国学经典,供学生阅读,规范学生的读音。与此同时,国学经典中全部问古文,在通假字方面,数量较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如“见”字,通用“现”字,属于发现的意思,对此,教师需要在就读之前,帮助学生纠正拼音。另外,新课改大背景下,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对一些文言文的国学经典,部分汉字读音与正常的口音有所不同,造成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规错误。对此教师需要进行规范诵读,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方法,促进阅读兴趣地提升。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诵读国学经典,虽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具有众多问题,例如困乏等,严重影响到了国学经典的朗读效果。因此,教师在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几篇文章中,选择合适的內容,利用现代讲故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要想切实提升诵读国学经典效果,首要工作便是提升学生的诵读兴趣。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有效提升学生兴趣。
  首先,故事导入,小学生对故事具有天生的爱好之情,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授课之前,需要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进课堂教学。具体操作为将国学经典中某一项内容,汇编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其次,设置情境。小学生具有超强的丰富力。对此,教师需要紧紧抓住学生想象力,对文章内容进行大致的描述,之后让学生结合教师所讲,进行丰富想象。同时国学经典中的内容,通过学生想象,能够进一步加深诵读兴趣。
  最后,角色扮演。内容可谓是十分丰富,要借助教材,在全面掌握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剧的演出。通过学生真实体验,以此增强国学经典诵读兴趣。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开展教学活动之后,教师所引导学生所做的活动,需要重视起学生真实情况的反馈,便于教师选择适当的人进行角色扮演,以此有效提升体验感,为促进学生诵读兴趣奠定夯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国学经典,通过鼓励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在提升学生的认字水平、朗读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进国学经典时,让学生诵读时,有必要充分理解国学经典中的内涵,并明确国学经典的教育含义,以此保障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新辉.小学语文教学与现代网络信息的结合探究[J].科学大众,2015,(11).
  [2]计晓锋.小学语文后进生的成因及教学对策[J].科技资讯,2015,(27).
  [3]郭丹丹.小学语文教学要有儿童视野[J].中国校外教育,201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65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