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忘初心,坚守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本意识是学生重要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文本意识;解读文本;学生个性;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7-0027-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不能仅仅看到文本的思想内容,更要关注文体样式;不能只看到文字表面承载的言语信息,更要看到文字背后隐匿的言语形式。下面就结合《鹬蚌相争》课堂实例说说自己关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坚守“文体意识”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1.解读文本,辨识文体
  《鹬蚌相争》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课文,选自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战国策》。本文作者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向读者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权衡利弊,相互谦让,化解矛盾冲突。这是一篇文体样式非常鲜明的寓言。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鹬蚌相争》明显属于后者,作者通过刻画鹬的目光短浅、争强好胜;蚌的安逸失察、不懂变通;渔夫的敏锐果断这三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燕王、赵王、秦王的性格特征和各自心思,栩栩如生,入木三分。
  2.依据文体,确定目标
  根据本文特点,笔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通过分析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体会说话办事要权衡利弊,相互谦让,化解矛盾冲突的深刻哲理;3.理解“曝、箝、喙、雨、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执教本篇课文,教学重点是用寓言的方式来教寓言,引领学生体会寓言的文体特点,从中感悟深刻的哲理。
  3.尊重文体,顺导创生
  (1)       研究三个鲜明的人物,强化形象的感知
  寓言的寓意是包含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的,寓言故事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形象。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了鲜活的形象,才能真正领会它的寓意。所以,寓言教学和其他文學体裁的教学一样,必须还原文体本色,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
  (2)口述三个故事,凸显语文的功用
  寓言故事和其他文学样式一样,一旦入选教材,就不再单纯是“讲一个故事、明白一个道理”了,它具有语文教学的全部意义。寓言教学应该充分依托文本,多维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教学《鹬蚌相争》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在尊重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故事改编,创作出了《鹬的故事》、《蚌的故事》和《渔夫的故事》,并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看看学生的作品:
  《渔夫的故事》:我是一个渔夫,今天我给你们讲讲我的一个经历吧!那天,我外出打鱼,可不知怎的,今天的鱼儿像是吃了安眠药,我一条鱼也没打到,只好沮丧地往回走。走着走着,我听到了一阵很奇怪的声响,我小心翼翼、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嘿!你猜我看见了啥?是一只鹬和一个手掌大的蚌在争斗,嘿嘿嘿嘿!既然打不到鱼,就吃吃河鲜,烤烤鸟肉,也挺不错。于是我一个箭步上前,一把抓住了那两只盘中餐,还一把折断了鹬的脖子,才心满意足地回了家,看样子今天回家不会被老婆骂了,呵呵!
  在学生的故事创编和生动讲述中,倾听、表达、创新等综合素养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地,让浅浅的课文,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不同的故事,有着相同的结局:“鹬”和“蚌”后悔莫及,无不为自己的目光短浅、争强好胜自责悔恨;“渔夫”不费吹灰之力,轻易捉住“鹬”和“蚌”,自然喜不自胜、得意洋洋。可见,对人物形象的强化感知,对故事情节的复述创编,为之后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体会古人的智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探寻一个深刻的哲理,减少纯粹的说教
  寓言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对寓意的识记,强调的是结果,而教材编者更关注的是过程、方法,强调联系生活,活学活用。教学中不少教师容易陷入空洞说教的境地,而真正着眼于学生的寓言教学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导他们开展讨论,自由表达。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在选择教法时,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体意识强,语文味自然就浓;文体意识弱,语文味自然就不足。抓住了文体意识,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参考文献
  [1]朱庆华.浅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多维视角[J].语文学刊,2015(20)
  [2]余家友.多维对话,文中觅人—走出文本解读“无人区”例谈[J].阅读,2015(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3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