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蔗糖产业是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是新平县域内的大规模农业龙头产业,蔗糖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新平县农民的切身利益。基于此,分析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以促进蔗糖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关键词 蔗糖产业;产业发展;新平县
  中图分类号:F30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2.067
  1 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新平县蔗糖产业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培植下,得到了持续发展。新平县境内有3家制糖企业,分别是云南新平南恩糖纸有限责任公司、新平恒源糖业有限公司、新平恒诚糖业有限公司。2017年,3家制糖企业甘蔗种植有效面积0.56万公顷,涉及县辖4镇5乡及峨山县化念镇,双柏县鄂嘉镇、爱尼山乡,楚雄市西舍路镇,涉及蔗农约1.6万户,8万余人,2017— 2018年榨季实现甘蔗产量(含秧包)36.81万吨,实现蔗农收入1.77亿元。多年来,蔗糖产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2]。
  1.1 健全领导机构
  新平县人民政府成立了新平县甘蔗生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新平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新平县工信局、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财政、发改、国土、水利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要求,细化各部门工作措施,制定调查研究、专题汇报、解决问题等长效工作机制,为合力推动全县蔗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组织和措施保障。
  1.2 规范甘蔗收购秩序
  新平县人民政府于2017年12月组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蔗区乡镇及制糖企业参加的榨季原料收购协调专题会议,听取全县蔗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制定3家制糖企业榨季甘蔗原料收购价格,坚持“同蔗(品种)同价”“谁扶持、谁培植、谁受益”“尊重历史、照顾现实,同蔗(品种)收购价格就高不就低调整”“吨甘蔗/公里同等路面同等价格”4条原则,为3家制糖企业的蔗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和界定,要求3家制糖企业实施订单生产,及时足额兑付甘蔗款。对蔗区乡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履职、配合、督促、引导、指导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和规范了蔗糖产业生产发展和砍运交售等秩序。
  1.3 自发调整种植区域
  甘蔗是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主产区海拔在1 300 m以下,但由于受2009年以来的持续干旱气候和品种适应性影响,生物产量明显不足,甘蔗从坝区逐步上山避旱现象越来越突出,新平县甘蔗主产区逐步转向阴凉山区、半山区,海拔1 600 m。由于蔗农自发调整种植区域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以及甘蔗款及时足额兑付,全县甘蔗种植面积从2017年开始呈现趋稳回升的态势,个别乡镇甘蔗种植面积增加。
  1.4 强化科技推广
  新平县人民政府、制糖企业积极与云南省甘蔗研究所开展合作,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方法,为全县甘蔗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1)推广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新技术。以每667 m2制糖企业补助100元、蔗農自筹75元的方式引入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技术,2017年完成推广291.40 hm2,建成核心示范区133.33 hm2,全膜覆盖栽培技术经济性状优势明显,增产效果显著,与传统种植对比,每667 m2增产3 t以上,最高达5 t,每667 m2均收入增加1 500~2 500元。2)开展甘蔗引种试验观察。2016年引入云蔗05-326等11个新品种进行试验观察,2017年选出6个新品种进入正规品种比较试验,在南恩公司基地建成新品种展示与示范点9个,为新平县蔗糖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良种支撑。
  2 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平县蔗糖产业虽然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发展中所积累的经验为今后蔗糖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了借鉴,但从近年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
  2.1 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蔗农信心不足
  制糖企业完成改制后,新平县人民政府行政行为逐渐弱化,对蔗糖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规划引导、部署安排、扶持发展等措施办法减少削弱,政府职能从组织、领导、投入、考核逐步转化为服务、协调功能。在市场经济主导的大环境下,制糖企业转型发展,白糖市场波动频繁,产业发展投入减少,甘蔗种植效益降低,导致蔗农种蔗积极性受挫,发展甘蔗产业信心不足。
  2.2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受挫
  由于甘蔗种植区域调整,新平县80%的蔗区集中在干旱贫瘠的旱坡地,有效灌溉面积不到10%,且大部分蔗区土地耕层浅、保水保肥差,种植地块小而分散,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导致甘蔗种植靠天吃饭、靠雨灌溉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甘蔗单产、总产的增加和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甘蔗种植成本因运距扩大、工价提高等因素增长较快。从长远看,全县蔗糖产业健康稳步发展因基础设施落后将严重受挫。
  2.3 产业投入减少,科技推广减弱
  由于企业改制,政府对蔗区投入逐年减少,年投入甘蔗产业发展资金仅25万元,加之制糖企业拓展业务空间渠道单一,利润下滑,投入甘蔗生产的资金急剧下降。由于产业投入减少,导致大部分蔗区出现甘蔗种植品种单一、布局不合理、优良品种减少、主栽品种退化、人工成本增加、种植管理粗放、病虫害增多以及产量糖分降低等现象,同时也导致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中新品种试验推广、间套种、病虫害防治、全膜覆盖栽培、机械化作业等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减弱。
  2.4 小机榨无序竞争,产业持续发展隐患大
  新平县有红糖小机榨作坊达37户,有20户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了登记证,主要分布在戛洒、漠沙、桂山、扬武等乡镇(街道),年处理所属制糖企业扶持发展的甘蔗原料2万吨左右。小机榨作坊的存在导致市场上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购甘蔗原料、哄抬甘蔗收购价格、扰乱收购秩序等现象,还存在税源流失、环境污染、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隐患问题,对整个蔗糖产业健康稳步发展造成较大隐患。   3 促进新平县蔗糖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3.1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产业发展信心
  新平县大部分难于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山区、半山区群众依靠蔗糖产业生存发展的现实仍然没有改变,1.6万户蔗农、8万余人的生产生活和生存生计与蔗糖产业息息相关。1)新平县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蔗糖产业发展的领导,制定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将蔗糖产业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柱产业,培育好、扶持好、发展好。2)要以甘蔗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统领,制定年度发展计划,细化措施推动落实,增强企业、蔗农发展蔗糖产业的信心和决心。3)要充分发挥甘蔗生产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发挥乡村组宣传引导、服务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定期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力合作、协调推进的蔗糖产业发展工作长效机制,切实为蔗农、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极力改善设施条件
  新平县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极力改善蔗区设施条件。1)要加大蔗区道路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整合项目资金力度,加快推进偏远山区蔗区道路通达通畅建设,改善蔗区道路通行条件,降低甘蔗砍运成本。2)加大水利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每年从制糖企业上缴的税收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适宜区扶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切实解决山区缺水干旱问题,消除靠天吃饭、靠雨灌溉的发展瓶颈,增加甘蔗种植效益。3)加快推进土地整治。将全县土地整治项目向适宜蔗区倾斜,通过土地整治不断提高蔗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提高甘蔗单产和效益。
  3.3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蔗糖产业提质增效
  1)建立甘蔗品种观察园。以制糖企业为主导,以政府补助为支撑,在制糖企业建立2~3个面积约3.33 hm2左右相对固定的甘蔗品种观察园,通过对新品种进行试验观察、比对初选、技术探索,切实解决早、中、晚熟甘蔗品种搭配不合理问题,为优化榨期和更新甘蔗品种打好基础。2)全力推广全膜覆盖栽培技术。采取企业、政府双向扶持发展的方式加大全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争取覆盖面积达0.4万公顷以上,实现甘蔗面积扩大,产量、效益大幅提升,使全县甘蔗种植面积稳定在0.67万公顷左右。3)逐步推广机械化作业。针对甘蔗生产过程中犁、耙、开沟、理墒、砍运等田间作业劳动力强度大的情况,采取政府农机购置补贴等措施在适宜区逐步推广机械化深耕、深松和收获等技术,切实减轻劳动力投入,缓解甘蔗产业发展劳动力不足的矛盾。
  3.4 实现规范化管理,营造良性发展新氛围
  依据《糖料管理暂行办法》《云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攤贩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红糖小机榨作坊的规范管理。1)建立健全红糖小机榨作坊准入、退出机制,全面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从源头上统一规范、强化管理。2)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对红糖小机榨作坊经营条件、设施设备管理、人员健康管理、产品标志标签、产品检验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规范经营活动。3)按照“谁扶持、谁培植、谁受益”的原则,全面推行订单生产,合理界定小机榨红糖厂和制糖企业原料基地范围,统一原料收购价格,形成全县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 结语
  蔗糖产业作为新平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农村农民的传统支柱产业,事关农民增收、群众就业、财税收入、社会稳定等各方面,是关乎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产业。因此,应该集中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推动蔗糖产业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跃彬.我国蔗糖产业安全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国糖料,2019,41(1):66-68.
  [2] 杨贵生.云南省临沧市蔗糖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8(3):86-92.
  (责任编辑:赵中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788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