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宣城市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在大多数社会资本和创业者所持的农业产业进入门槛低等错误观点影响下,近年来宣城市桃种植面积快速扩大,导致技术、用工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宣城市自然条件、栽培地区及规模、主栽品种、销售情况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宣城市桃产业生产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宣城市桃产业发展对策,以供果农参考。
  关键词    桃产业;生产现状;生产优势;问题;发展对策;安徽宣城
  中图分类号    S6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080-02
  桃为蔷薇科桃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宣城市桃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发展迅速,各县市区均已引进栽培,但以宣州区、广德县为主,宁国市、旌德县、泾县、郎溪县、绩溪县等县市种植面积较少。本文总结了宣城市桃产业发展现状,并对今后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果农参考。
  1    生产现状
  1.1    自然条件良好
  宣城市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偏东风多,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6.0 ℃,极端最低气温-16.0 ℃,极端最高气温41.5 ℃。年平均生长期234 d,无霜期228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784.1 h,年平均降水量1 429.6 mm,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點。宣城市土地总面积1 235 566 hm2,林业用地面积为727 283.02 hm2,占宣城市土地总面积的58.86%。水资源总量达93.16亿m3,地下水量大,是安徽省地下水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丰富的土地、水资源和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为桃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栽培条件,为桃果的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1.2    栽培地区及规模
  宣城市桃树栽培历史悠久,但多数是本地品种,引进优良品种栽培的历史较短,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进人工培育品种。高峰期种植面积达2 666.67 hm2,此后面积持续缩减,截至2018年12月,面积1 093.33 hm2、产量1.2万t、产值0.637亿元。
  1.3    主要品种
  宣城市桃栽培品种近20个,普通桃、油桃、蟠桃等均有栽培。从品种类型看以普通桃为主,品种有锦绣、锦香、83、春雪、春美、突围、黄金蜜1号、黄金蜜2号等,其中栽培面积较大的有锦绣、春雪等。从熟期结构来看,以早中熟品种为主,晚熟、特晚熟品种如映霜红等也有少量栽培。
  1.4    销售情况
  宣城市无设施栽培桃,6—7月上市品种常因梅雨影响导致口感差、价格较低,梅雨季节后成熟品种因天气晴朗干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市场评价较好,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由于新品种的不断推出,特别是适宜鲜食的锦绣等品种的出现,宣城市场也出现了“黄桃热”,外观整洁、颜色均匀、果个较大的锦绣黄桃十分畅销,栽培水平较高的种植园,价格可达30元/kg。此后于9—10月成熟的品种受秋雨影响,果实外观、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较差,直接降低了商品果产量和价格。
  2    生产优势
  2.1    栽培水平不断提高
  由于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安徽省北方及苏北等传统桃产区果农开始在宣城市承包土地种植桃树,或者为桃种植企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了宣城市桃树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市、县2级水果主管部门也紧密联系实际,加大了栽培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力度,从定植、管理、水肥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整形修剪等方面对果农进行了系统性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果农标准化管理意识。
  2.2    旅游功能日益凸显
  宣城市具有良好的旅游环境,有绩溪龙川、广德太极洞、旌德江村、绩溪太极湖村等多个4A、5A级景区。每到周末长三角地区短线游客纷至沓来。旅游市场的兴盛促进了以服务旅游为主的观光果园的快速发展。近年来,33.33 hm2以上桃园增加了10多家,部分种植企业更适时推出了以赏花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前来踏春、赏花、拍婚纱照的游客络绎不绝,催生出了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
  3    存在的问题
  3.1    人工成本偏高,机械化程度低
  受当地农村年轻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及烟草、茶产业用工量大等因素影响,劳动力资源紧缺且用工价格越来越高,人工成本大大增加[1]。同时,宣城市为丘陵地貌,常规机械难以操作,在耕翻土壤、施肥、喷药、修剪、套袋等方面仍以人工为主,成本居高不下,急需引进适宜的省力化栽培技术。
  3.2    生产盲目求大,经营理念有偏差
  部分种植主体在规模上盲目求大,管理跟不上,效益不高;在技术上缺乏专门管理人员,用于技术人才引进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少;在观念上思想保守,不能树立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在资金上后续投入不足,影响发展[2]。
  3.3    基础设施落后,园地缺乏规划
  大部分桃园建在山地缓坡上,缺乏必要的灌溉条件,化肥、农药使用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园地缺少规划,大多数并未配套蓄水池、管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对品种选择、熟期搭配问题没有清晰的思路,未合理设置道路、排水系统,未因地制宜制定合理的果园功能分区、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导致日常管理工作毫无章法,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4    盲目引进品种,后期问题多
  种植主体对新品种引进比较盲目,很少有果农在计划种植桃树时咨询当地农技部门,反而只是偏听偏信广告和苗木经销商的一面之词,不考虑地域差异因素,在品种选择上盲目求新求奇[3]。引种时对品种特性不了解,待发现品种不适宜时已为时过晚,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并严重打击了生产积极性。如宣城市10月前后常遇连阴雨天气,而此时上市的映霜红桃常因雨水导致不能采摘或果面出现黑斑降低商品价值,果农损失较大。
  3.5    技术存在问题,管理不到位
  对桃树而言,南北方因气候的不同,栽培模式有显著差别。但许多果农往往依照北方生产模式进行管理,导致定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果园郁蔽。同时,大部分果园缺乏熟练的生产管理人员,或者从外地聘请的管理人员忽视了地域差异,直接照搬技术,导致修剪技术不规范、树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比比皆是。
  3.6    产业链难延伸,销售压力大
  宣城市桃园大多存在面积小、品种多、成熟期不一致等问题,几个面积稍大的桃园产量也难以满足一个加工企业所需的原料数量,导致宣城市桃产业链难以向深加工方向延伸,产业链较短。此外,當地的贮藏能力也十分薄弱,成熟期直接上市销售,保鲜效果差,贮藏期短,损耗大,销售压力较大。
  4    发展对策
  4.1    稳定面积,提高品质
  就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安徽省桃树老产区宿州市和新兴产区六安市桃树产量较高,与之相比,宣城市桃树外销无价格优势,本地销售因冷库等贮藏设施短缺也存在较大问题。因此,宣城市不宜再扩大桃树栽培面积,而应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优化品种结构,延长果实供应时间,加强果园管理,改善果实品质。
  4.2    调整结构,适度规模
  引进、示范、推广水果优良品种,淘汰、更新老化和效益差的品种,优化早、中、晚熟品种结构,促进品种多样化。栽培上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引导进入桃产业的工商业资本进行适度规模的标准化栽培[4]。
  4.3    强化技术,提高质量
  根据果农需求,结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开展桃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和果品质量。积极与省内外专家联系,解决目前存在的因降雨导致的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严重、果实风味不佳、果面光洁度差等问题。熟练应用果实套袋、控产提质、桃园生草、配方施肥和生物农药使用等实用技术,实现绿色生态增长模式。
  4.4    加强扶持,树立品牌
  通过鼓励企业申报商标,优化果品包装,组织水果生产主体参加省、市组织的展示展销会,举办水果采摘活动,提升宣城市水果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参加展示展销活动的生产经营主体支出的展位费、部分特装费、广告费、承办费等相关费用给予补助,提高了生产实体的参展积极性。同时,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激发生产经营主体对品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开展品牌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4.5    依托项目,加强示范
  依托省级水果标准园创建、县级财政农发项目等,利用各县市区出台的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政策,以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广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建设,建设一批示范带动力强、品种结构多样、设施化标准高、管理技术成熟的生产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宣城市桃产业向设施化、高标准化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彭金海,李辉,王树强,等.沂蒙山区桃业建设及提质增效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5(8):67-69.
  [2] 李楚羚,邹宜静,钟林炳,等.杭州市桃产业现状与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2):189-191.
  [3] 郑吉祥,刘永忠,盘忠林,等.桂林市桃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南方园艺,2013,24(4):29-30.
  [4] 王田利.我国桃树栽培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果业信息,2018,35(12):13-15.
  作者简介   郭成(1970-),男,安徽芜湖人,技术员,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0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