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湖北青砖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湖北青砖茶加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重要的黑茶品类,但如今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分布局限、加工水平较低、质量意识不高、产品多元化不够、品牌建设欠缺、行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本文从转变思维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提升茶叶基地功能、优化产品结构、引导市场消费、注重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展营销渠道和引进人才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为促进青砖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砖茶产业;现状;发展对策;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241-03
  湖北青砖茶是我国黑茶鼻祖,属深度发酵茶,其加工工艺自明、清及民国时期至今已有650年的历史,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与独特的加工工艺密不可分。青砖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毛茶初制、渥堆陈化、复制拼配和成型醇化,主产地分布在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鄂西南三峡宜昌地区和幕阜山区,也是加工产业链覆盖区域山区农村重要经济产业,对促进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山区生态保护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湖北青砖茶以砖体匀整,香气浓郁,滋味醇和,汤色橙红透亮,叶底棕褐等特点著称。近年来,经科学研究发现,青砖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的保健功效[1],这使得青砖茶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市场关注。
  虽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青砖茶获得了无限的荣耀,但是随着如今茶叶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绿茶、红茶及乌龙茶行业及省外兄弟黑茶行业发展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而青砖茶行业的发展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工作的指示精神,截至2020年,湖北全省茶园总面积将稳定在33.33万hm2左右,茶叶产量将达到45万t,红茶、黑茶产量占比将提高到30%以上,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 000亿元[2],培育覆盖面广、驰名中外的区域性公共品牌3~5个,形成“提升绿茶、振兴红茶、发展黑茶”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茶产业综合竞争力。
  1    发展现状
  1.1    市场分布局限
  青砖茶主要供应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少数民族群体,用以熬制奶茶,消食解腻,补充维生素。市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陕西、新疆、西藏、外蒙、欧洲等地,内陆除了湖北、湖南、四川、广东之外,其他地方相对罕见[3]。
  1.2    加工水平较低
  现今大多青砖茶企业没有自有茶园,原料来源广泛,缺乏源头品质保证。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多以小加工厂、小茶叶作坊为主体,存在散、乱、差的问题[3],即使是一些规模企业,也还存在自动化和清洁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发展现状不能够与新时代“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相适应,各行业在寻求转型发展的大潮中也显得十分被动。
  1.3    质量意识有待提高
  黑茶质量的提升问题以及市场对青砖茶口感更为细腻柔和的需求问题,都成为青砖茶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目前,行业中粗放型发展方式还较普遍存在,产品多存在品质不稳定和含非茶叶类杂物的问题,集约型发展环境尚未形成。不少企业舍本逐末,将目光过多放在了产品包装、降价促销和文化宣传上,不能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致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水平、同质化的不良竞争环境。
  1.4    产品多元化不够
  因历史原因,传统青砖茶是紧压茶,节约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具有综合优势。但如今交通运输业已有了极大发展,青砖茶的紧压特点又造成了撬取饮茶的不便,反而成为不少新的消费群体融入行业的障碍。因此,开发具有便携易饮,速溶快捷等优点的青砖茶新品十分必要。但现今市场流通的青砖茶产品,仍是以紧压茶为主,“年份砖” 过度受捧,对创新产品的研发深度和推广力度还不够。
  1.5    缺乏公共品牌建设意识
  青砖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品牌众多、各自为政且企业抱团意识明显不强,成为阻碍青砖茶区域公共品牌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同时, 标准化、清洁化、现代化的生产企业较少,多是小型作坊式生产企业,在品牌塑造和自主推广投入上也很欠缺。
  1.6    缺乏行业人才和科研投入
  由于青砖茶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品质创新,服务质量创新升级基础都比较薄弱,不利于企业塑造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成长推广[4]。目前,行业发展缺少精细数据支撑,技艺传授的主要方式还是师傅带徒弟[3],是经验性教学,所以“传帮带”的模式难保顺利,后进者在行业中也难有大的成就,这对现今很多年轻学徒来说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2    发展对策
  2.1    强化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青砖茶行业属于食品加工业,若要更快更好地发展,首先,要改善生产加工环境,从原材料加工到发酵渥堆做到清洁化生产,解决青砖茶的含杂问题;其次,提高生产各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数据化管理水平,使各工序操作、监控和半成品品质评价做到有准可依、有准必依;再次,实现包含茶园日常管理、生产加工和产品售后的全过程可追溯管理,一改以往粗犷化和经验化的生产作风;最后,进一步提升和丰富青砖茶原料等级,增加产品感官美感,提高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度,有效把控市场检测关键指标,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2.2    充分发挥茶园基地功能
  2.2.1    索本求源,从茶园建设抓起,充分发挥茶园基地建设的功能。提高茶叶基地建设标准,定位做品质高端茶。针对有自建茶园或可控茶园的企业,要在无公害建设的基础上以有机茶、欧标出口茶及绿色食品茶等为目标,推进茶园建设,重点关注农药残留、重金属、放射性污染和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项目的检测,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积极落实国家农业部提出的“减肥减药”文件精神,有条件的企业可借助多施农家肥、绿肥和生物防治昆虫病害等手段,尝试“化肥、农药两不用”模式探索,以高标准打造健康、放心原料,提高产业综合价值;产品源头企业,认清面临的危机,尽快改变现状,切实保证原材料品质安全,避免被市场淘汰。   2.2.2    科学新建或改建标准高产茶园。优选茶叶适生区域新建茶园,改造低产低质茶园,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工作,保护水土状态,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保护周边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做到茶园建设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实施无性系良种种植,利用果茶所和大学农业资源,培育茶树良种,尤其是青砖茶适制型良种和低氟品种的茶苗繁育,并且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工作,从而保证青砖茶生产原料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这方面鑫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茶园基地起到了示范效应[5]。提升茶叶基地管理水平,科学管理,重视引进专业人才,对茶园水、肥、土壤管理;因地制宜地积极推進茶园机械化建设,降低劳动强度和行业成本,以缓解我国茶产业普遍存在劳动力短缺困境。
  2.2.3    建立企业带动型一体化基地经营模式。开展县乡种植区与青砖茶生产企业的合作共建,形成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促共赢的发展模式,保证青砖茶原料基地的稳定性和地域性,也充分调动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资源。如“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可有效解决茶园管理水平低、茶叶加工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销售渠道窄等造成的综合效益不高的问题,使企业和农户形成了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2.2.4    因地制宜,做好生态茶园建设。融入民俗、歌舞、名人故事及群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娱乐等元素,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实施茶旅结合战略,打造若干条亮点突出的观光线路,扩大茶区影响力。
  2.3    优化产品结构
  2.3.1    便携化开发。在坚定提升青砖茶品质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产品形态等手段解决青砖茶饮用不便的问题,满足人们追求方便快捷的消费需求。
  2.3.2    多元化定位。青砖茶企应紧贴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及工作环境的人群,开发不同口感、不同形态、不同档次的产品,提供多样选择,获得最大组合效益。
  2.3.3    打造优质精品。要积极争取产品有机认证和提高产品农残、重金属管控水平, 打造一批能代表青砖茶未来发展方向的优质精品,满足海外国内市场需求。
  2.4    培养消费环境
  青砖茶工艺悠久、品质优异,具有良好的保健功效,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青砖茶的市场多分布在传统边区。青砖茶产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市场,培养、壮大青砖茶消费群体势在必行。要走出去,通过线上线下广告宣传、试饮体验和开展青砖茶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展会及“公益品饮-全民饮茶日”等交流活动,让大家了解青砖茶行业发展历史、品质特点和文化魅力,培养一批懂青砖茶、爱喝青砖茶的消费群体。青砖茶企业间也应增加交流,凝心合力、抱团发展,赢得茶界的更多关注。消费习惯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扎实去做才能收到成效。
  2.5    强化省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
  全力打造建设省级区域公共品牌,是做大、做优、做强青砖茶产业的关键之举,实施品牌战略要避免“一块牌子就是一个品牌”的误区。品牌是由优异的品质特征、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营销服务和特定的文字、图案组成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6]。
  做好品牌建设,一是做实内容,要把产品优质、文化优势和良好的服务充分体现,只有真功夫扎实了才会有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二是借助行业品牌和协会组织优势,寻求企业抱团发展,优化行业管理标准和市场消费环境,合力打造青砖茶公共品牌;三是发掘企业自身长处,获得发展活力。只有切合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才有利于市场选择的多元繁荣,才有利于青砖茶行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企业要融入行业大发展,才是正道。
  2.6    提升产品附加值
  茶叶精深加工是提升茶产品附加值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日本的茶叶深加工率达到40%,而我国的茶叶深加工率不到10%[7],青砖茶行业更低,这说明青砖茶深加工领域发展潜力大。
  一是在加工工艺上着手。传统青砖茶和绿茶、红茶相比有略高的含梗量,通过对青砖茶叶梗分离、区别加工、标准化拼配,制成不同感官差异的产品;也可以发散思维,创新产品形态和细化产品口感差异,如开发调和风味、不同发酵类型的产品和青砖抹茶产品,并结合食品加工思路,拓展新的产业融合点。
  二是在精深加工工艺上着手。鉴于青砖茶中富含茶多糖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活性成分,如目前对青砖茶的功效研究显示,青砖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血栓和耐缺氧等作用效果,且性平温和,老少皆宜[8-9]。因此,应加强科技研发投入,深入分析青砖茶活性物质保健功效及其产生、转化、作用机理,攻关品质提升、环节可控、自动化程度高的发酵设备研制和青砖茶功能性物质安全、高效提取技术,开发市场需求度高的保健产品,如茶多糖胶囊、茶色素胶囊等,延长产业链。
  2.7    拓展营销渠道
  做好营销体系建设。一是做好代理商和自营销售渠道维护。在大型茶叶集散地,大力培养一个信誉好、行业知识足、有实力的代理商,给予一定的优惠措施,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自营渠道也应具备一支专业的茶叶营销队伍,并配套做好企业文化的对外宣传、交流工作。二是青砖茶企业要重视利用电商模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做到线上线下互相支撑,融合发展。三是有条件的企业要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去,以消费基础较好的国家为起点,扩大国际市场。
  2.8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青砖茶行业科技研发、营销管理、宣传推广和行业带头人等人才匮乏。基层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人才严重缺失成为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目前,企业中存在学习空间不够、上升空间有限、薪资水平不高、工作环境艰苦的现实状况,造成了多数专业人才不愿长久留在企业发展的难题。所以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热诚引进专业人才,开展企业参与度高的“产学研” 融合项目等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结语
  湖北是“茶圣”陆羽和“茶祖”神农氏的故乡,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加工历史和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拥有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完善的茶叶产业链[10-11]。青砖茶产业具有良好的历史底蕴和产品优势,是鄂西南宜昌地区和幕阜山区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全省茶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大环境下,各个青砖茶企业也要借势而上,依托政府有力政策支持,敢于面对行业发展矛盾,把“粗放型生产、数量型扩张、封闭式发展”的旧发展思路,转变为“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科研创新”的发展新思路上,使青砖茶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4    参考文獻
  [1] 陈玉琼,张伟,倪德江,等. 湖北青砖茶辅助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效果[J].茶叶科学,2010,30(2):124-128.
  [2] 宗庆波,龚自明,匡胜.湖北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6(3):28.
  [3] 何建刚,廖智慧.青砖茶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农业信息,2015(11):138.
  [4] 于澄清.“互联网+”背景下海南茶产业提升转型思考[J].现代商业,2017(4):11.
  [5] 何建刚.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对基地规范化建设的推动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4(21):149-151.
  [6] 聂樟清,张莉娜,马承和,等.经济新常态下江西茶产业需化解四大矛盾[J].农业考古,2016(2):251.
  [7] 陈刚俊.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打造中国名茶品牌[J].农业考古,2016(2):263.
  [8] 何建刚,黄道,李涛.从茶叶鲜叶到常升窗湖北青砖茶中茶多糖含量的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21):15.
  [9] 何建刚,黄玮,肖长义,等.青砖茶加工过程品质成分变化研究.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12):4534-4538.
  [10] 张亮,蔡维琼.湖北茶叶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7):28.
  [11] 郑鹏程,龚自明,王胜鹏,等.青砖茶加工工艺及展望[J].中国茶叶加工,2017(2):46-49.
  作者简介   何建刚(1969-),男,湖北赤壁人,高级经济师,从事农业经济技术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