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撰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很多学校都把使用导学案作为创新教学准备和教学方式的新举措,作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突破口。关于初中数学导学案的撰写,一是要做好撰写导学案前的准备;二是导学案的撰写。文章就初中教学导学案的撰写作出了一点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基本要求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0-0047-02
  一、撰写导学案前的准备
  1.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
  要写好导学案,必须先钻研课标和教材,备课是从钻研课标和教材开始的。教师必须把自己任教年级及任教学段的教材仔细阅读,了解课标的具体要求,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本教材或整个学段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抓住重点知识、关键知识,弄清各节教材在知识、能力、兴趣上的要求,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还要对教材中涉及的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进行钻研,考虑是否需要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对于书本习题,教师要事先“下水”。
  2.明确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本书的学习,知识上要有哪些收获,能力上要得到哪些培养,素养上有哪些提升,都要想清楚。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能上和不上差不多。确定教学目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从整体到局部。明确整本书、整个章节、整个单元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先对教材通盘考虑,再確定出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备一课讲一课。建议超前备课,至少要实行“单元备课,分节讲授”;第二,注意教学目的的细化。当制定出整本书或章节或单元教学目的后,必须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目的上;第三,不要空、大,要具体化;第四,表述准确。
  3.了解学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效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去体现。只有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教学的针对性才强。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还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我们只有弄清了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教学才能做到切合学情,有的放矢;我们只有弄清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情感、学习困惑等,才能找出学生学习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总之,只有了解学生,教学才能深入浅出,课堂教学效率才高。
  4.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对于教学重点的确定要依据教学目的来确定,就是同一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同则教学重点不同。对后续学习影响较大或者是一堂课的重点知识一般是教学的关键,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一般是教学难点。因此教学难点的确立不仅要依据教材、课标,还要依据学生的情况。有些教学难点本身也是重点,在备课时要思考出加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关键的措施。
  5.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教学方法的选取要结合课型特点、学生基础、教学要求等。总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二、导学案的撰写
  1.导学案设计要求
  导学案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所做的设计,是集教师“导案”、学生“学案”“练案”于一体的“教学合一”的文本。从字面上讲,“导”就是引导,“学”就是学习,“案”就是设计。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它承载着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体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学习的系统要求,因此,教师对导学案的设计提出较高要求。
  一是做好“无形设计”。所谓无形设计就是有形设计前的准备,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好研读课标、钻研教材、调查学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及教学策略构思等。二是做好“有形设计”。所谓有形设计就是指设计成的结果性的文本——导学案。这种有形的导学案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基本规范。三是做好集体备课。导学案可以是教师个人独立完成,但是一个高质量的导学案设计必须发挥教师集体智慧,一个成功的导学案设计必然是教师共同智慧创造的结晶。
  2.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
  一是要统一基本设计程序。
  以各教研组为单位,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提前备好至少一个章节的课,并且分课时备导学案,做到每课一案,可采取“首合—后分—再合—再分—三合”的形式进行。
  首合: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由一人主发言,大家发言提出备课涉及的有关问题,再由主持人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一致意见,为教师自主备课奠定基础。
  后分:通过首合,在大家初步形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各自分头思考准备,书写出一份教学案,形成“初案”。
  再合:学生经过个人单独思考后再聚在一起,提出各自的修改意见,进行“群议”。最后形成统一意见,完善教学案,并由一人执笔书写出最终形式的教学案,形成“共案”。
  再分:各课任教师针对学生情况对“共案”再进行修改,进行导学案的“复备”,形成“个案”,“个案”才能用来上课。
  三合:可放在下次集体备课讨论前进行,教师对上一节课的教学案提出教学后的“教后反思”,提升教学案质量,形成“续案”。
  二是要统一设计基本要素。
  教学案设计通常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①学习课题;②学情调查;③学习目标要求;④学习重点、难点预设;⑤学习方法推介;⑥学习内容分析;⑦知识链接;⑧学习过程设计;⑨整理学案;⑩学习评价;教与学反思。
  其中对“学习过程设计”可以从以下环节设计思考问题:
  (1)激趣引题:从学生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出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出学习课题。
  (2)学习导引:将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以问题链形式引导学生。
  (3)尝试练习:出示练习题。把本堂课所学知识及开展的数学基本活动,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学生自学情况作出检查。这些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对难点、重点、疑点的检查,具有教与学的导向作用。   (4)助你学习: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解决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脈,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达到必要的高度和广度。
  (5)深入挖掘:可以是一些问题设计或一种教学设计。对学生可能想不到,弄不清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提问,进一步弄清弄懂,达到对知识和方法学习必要的深度。
  (6)帮你发现:目的是教会学生看书学习。结合课本,归纳出带规律性或结论性的东西,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归纳分析能力。
  (7)典型例题:例题教学方法设计。注重例题学习的方法,突出例题的宏观思考方向,注重例题的思路分析,注重解后的反思总结,挖掘例题在知识、方法、技能及其开展的数学基本活动上的教育功能。
  (8)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设计。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方法与技能,提高知识应用水平。
  (9)课后提高:课后作业设计。布置书本作业题或课外补充练习,加大知识、方法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复习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
  (10)反思总结:从知识、方法、技能及其数学活动等层面对本堂课所学进行小结,使知识、方法网络化,进一步形成知识整体。
  (11)教与学后心得:课上完后的教与学反思。对成功的或不足的地方及时记录,记录教育教学故事或事故。
  三是统一基本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切合学生的实际,有实效。
  3.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
  导学案设计没有统一的版式,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但是,不管什么形式,都应该遵循基本的要求。首先是导学案的基本要素不缺。在上面提到的十一个要素中,对于学情调查、教学内容分析在学生的学案中一般不体现出来,对重、难点预设、知识链接可以有也可以不出现在学生使用的学案中,对整理学案、学习评价可以整合在学习过程设计中。其次,题头设计必须有。题头设计应包含课题、课时、学校、年级、学科、设计人、审核人、授课人、授课时间等。最后是版面设计力求生动活泼、美观大方,呈现方式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李代凤(1964—),男,湖南龙山人,特级教师,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数学教研员,研究方向:基础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83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