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今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的理解感知,抑或是对扩大课堂容量、优化课堂结构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这一问题浅谈一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是却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关乎着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好恶。基于此,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作用的基礎上,以学生特点与文本内容为依据,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或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导入新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新颖、有趣的学习体验,进而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导入效果。
  例如,在《凡尔赛宫》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呈现了凡尔赛宫风光的图片以及介绍其建造经过的录像片段。学生无一不被眼前的画面所吸引。于是,我趁机引出了新课内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了无数的风景名胜,人类的聪明才智更是创造了许多人文景观。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凡尔赛宫,既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王宫建筑,又是世界上著名的艺术殿堂,其更是被誉为‘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吉祖英的笔迹来一同欣赏凡尔赛宫的美妙。”如此,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新课内容。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强化学生感性认识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包罗万象,既有思辨性较强的理性内容,又有形象性较强的感性内容,而后者所占比重较高。此时,我们不妨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了几张冬季风光的图片,并说道:“提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习惯性在它前面加上‘冰冷’‘严寒’等修饰词。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冬天的济南却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如此导入,层层递进,过渡自然。如此,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形象性,而且还强化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受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初中生无论是理解能力,还是学识眼界都要远远落后于城市发达地区相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水平。鉴于此,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学会合理且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以便在有效突破区域限制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为了悼念白求恩同志而写的。为了使学生深入感知白求恩精神,我在导入环节先是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简要介绍了时代背景和白求恩的生平,以使学生对白求恩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感知。之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信息技术适当地穿插了一些关于白求恩革命生涯、轶事典故以及成就贡献的介绍和讲解。如此,既使学生深入体会到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又扩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语文有效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强大辅助作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寻求将其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策略,以优化语文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艳梅.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11).
  [2]赵志英.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167.
  作者简介:马继敏(1973—),男,壮族,广西钦州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