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湘西凤凰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研究了湘西凤凰方言词汇的地域文化,具体内容有二:第一,对湘西凤凰方言词汇进行了文化互证;第二,对湘西凤凰方言词汇进行了文化透视。对于研究湘西其他方言词汇特点及其地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湘西凤凰;方言词汇;地域文化;双向互证
  一、湘西凤凰方言词汇的文化互证
  (一)方言词汇与巫文化
  巫文化是以“巫”为主体,巫术是其核心文化[1]。对湘西地区来说,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发展程度,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对外界的认识相对有限,同时,人们渴望走出大山,求富贵的心愿从未停止过。于是,人们便寄托于无形的信仰之中,通过崇拜来实现对愿望的渴求,巫师的职业也适时而生。占星术和占卜术成为这种文化主要的两部分,是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特有的文化表现。最原始而神秘的“赶尸”“八卦”“蛊术”“酬神”等即来自湘西的巫文化[2]。
  1.占星术
  它是巫文化的样式之一,同时它也是承载凤凰方言的摇篮。
  (1)赶尸。赶尸流传甚广,赶尸是指把在他乡死去的遗体接回故里的过程。这也是湘西地区的神秘现象之一。为了避免惊吓到路人,赶尸一般在夜晚进行,漆黑的夜晚也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惊悚。
  (2)落洞。在湘西,如果有女子疯癫,则说是“落洞”的象征。“落洞”的人,一般为年轻漂亮的女性。
  (3)放蛊。相传为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一种神秘巫术,如果对某一对象下蛊,该对象就会遭遇不测,但也有使对象逢凶化吉的。蛊被湘西人称为“草鬼”,很多词来自蛊文化。
  (4)仙娘。仙娘指的是能说会道、能够行巫的妇人。她是介于任何鬼之间的媒介。凤凰当地人有这种独特信仰,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听到凤凰当地人说:“我家的小孩子不吃饭,脾气不好,请个仙娘去去黑罢。”
  2.占卜术
  占卜在湘西仍然很盛行,比如起房子时,就会请道士算一卦,看看哪里的风水好。占卜主要是湘西人祈求安康、富贵的美好寄托。同时,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当地青年的自然节律时间和社会时间之间的张力。人们期待通过占卜的形式缓解焦虑,让人们看到未来的希望和美好,并不断激励人们奋勇向前。
  (1)降头术。降头术是一种神秘的巫术,旨在让人起死回生。根据使用的程度分为利用降头术来化解不满、增进双方感情或让人无形中猝死。
  (2)空亡。空亡就是在湘西凤凰地区为人熟知的“空亡日”,是一种占卜用语,即为凶辰、做事不利的日子。
  (3)八卦。《说文解字·卜部》说:“卦,筮也。从卜、圭声。”由此可知,八卦和占卜存在紧密联系。在湘西,人们用八卦代表很多事物,道士们还用八卦结合天、水、山等八种方式来说明世间难解之事,进行算命、房屋选址等预测。
  (二)方言词汇与傩文化
  “傩”是巫文化的一个范畴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受人追捧的祭祀活动。傩文化是人们通过仪式、口传等方式存留下来的,属于湘西凤凰文化的一部分。
  1.天神崇拜
  在凤凰地区,人们信奉万物有灵、万物有鬼,祭拜神灵是当地普遍存在的风俗。在傩祭中,所有的鬼神是虚无的,但却映射出湘西人的日常生活。其中,有诸多与天神崇拜的特色词汇也相继呈现出来。
  (1)接龙。即为“安龙”,把人人尊崇的梦给人带来福利的龙神抢占入家门。如果遭遇一些自然灾害,受损严重,凤凰当地人就会共同举行祭拜龙神、迎接龙神的活动,希望龙神保佑来年顺利、丰收。
  (2)雷神。亦是凤凰人十分敬重的神灵。当地家庭如果有成员遭遇不幸,得了大病或是遭遇极端天气现象,凤凰本地人就会作法祭拜雷神。以牛羊进奉,以示诚意。
  (3)儺祭。是祭拜傩神的祭祀活动,有许愿——还愿——上香——祭拜——酬神等过程[3]。白天举行跳神、出标、送春、唱傩歌、上刀梯等盛大活动,表达出对傩神的崇拜、敬重。其中,上刀梯就是大型的还愿活动。
  (4)还傩愿。湘西凤凰地区每家每户都设立了“堂屋”,即敬奉仙人的场所,每逢重大节日或家庭遭遇变故,都会进行祭拜,俗称“还傩愿”。
  2.地示崇拜
  “跳香”是凤凰人特别重视的祭祀活动之一。“跳香”以祭拜五谷神为主,同时敬奉傩神,主要是欢聚一堂,共同迎接丰收的喜庆,祈求来年顺利、富贵。它直接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审美观点等,融合了地区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流传千古,影响深远。
  3.山川崇拜
  山神能追寻人失落的魂魄,是人们信奉的正神之一。水神祈求风调雨顺,是传说中的玄武的化身。湘西凤凰地区也信奉梅山文化,梅嫦是受人崇拜的梅山女神的化身。为了能够给刚出生的孩子去晦气,人们便让孩子祭拜了数神或石神,并奉之为“干爸”“干妈”,当地人觉得这些有灵性的物体可以使孩子好养活、少灾少难。在祭拜的时候,人们拿出家中的一些贡品,以示诚意。
  4.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当地民间信仰的核心之一,继承了先秦的宗法制度,融合了儒、道特点,体现出多民族、多文化下湘西凤凰地区大杂居、小聚居的地方特色。凤凰地区的人们在重大节日里,都比较看重祭拜祖先,主要以敬奉始祖蚩尤为主,以及逝去的家族祖先,有清明挂亲祭祖,有鼓社祭祖,也有年庆祭祖等活动,主要是为了祈求祖先保佑,反映了消灾求福、敬重祖先的心理特征。
  二、湘西凤凰方言词汇的文化呈现
  (一)日常生活的文化呈现
  1.服饰文化
  铺盖面子(被子外层)、荷包(口袋)、长衫衫儿(长袖)、臼裤(三角裤)、什子(毛线衣)、铺垫(被单)、球鞋(运动鞋)、绳索(绳子)、半筒鞋(长筒鞋)、绳子衣(毛衣)、解裤子(脱裤子)、汗衣(衬衫)、里身衣(内衣)、湿鞋子(雨鞋)、贴身裤(内裤)、套子(手套)、褂褂儿(马甲)、裤脚(裤腿)、铺盖(被子)、枕头帕(枕巾)、裤腰带(皮带)等。   2.饮食文化
  伙食(饮食)、便饭(便餐)、葩饭(柔软的饭)、芒芒(饭食)、吃凉水(喝清凉的水)、吃茶(喝茶)、搞酒(喝酒)、夜饭(晚饭)、鸡盒子(鸡胃)、肉菜(荤菜)、现饭(剩饭)、酸肉(腌制的肉食)、野肉(野味)、雪朝(雪糕)、苞谷烧(苞谷酒)、酸鱼(腌制的鱼肉)等。
  3.住宅文化
  屋(房子)、起屋(建造房子)、平屋场(平整地基)、上梁(在房屋上上梁)、柱头(房柱)、梁(房梁)、茅厕(厕所)、火坑(火塘)、灶房(厨房)、灶上(灶的上面)、大门(堂屋的门槛)、房里(卧室)、坪场(房子前面的空地)、天楼板(铺天楼的板)、猪栏(猪圈)、炕上(炕头)、碾房(磨坊)等。
  4.出行文化
  车路(公路)、脚达车(自行车)、小车子(轿车)、脑壳(头)、皮靴(皮鞋)、马安翘(低帮雨鞋)、雷公(雷)、云斗(云)、白云斗(白云)、星子(星星)、黑云斗(乌云)、天狗吃月(月食)、背风(吹不到风)、毛毛雨(小雨)、落冰雹(下冰雹)、烂雨(连续不断的雨)、白头霜(很厚的霜)、夜雨(晚上下的雨)、天黑(晚上)等。
  (二)文艺作品的文化呈现
  1.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化堡垒,让风土人情得以传播和发展,并且在保存地方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方言融入文学作品是方言多元化、现代化的表现,是时代和历史的见证者。无论是艺术或社会传承,文学作品中的方言都如画龙点睛之笔。
  (1)“要不得”。《生存》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作品要不得用那个工具。”这个词在这里是“不中用”的意思。“要不得”还表示某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不能做。
  (2)“预备”。“预备”是准备做的意思。《沈从文文集》中说:“玲玲,你预备嫁给谁?”
  (3)“拢身”。“拢身”是“靠近”的意思,如:《松子君》中“冤枉事还未拢身时……”
  (4)“好生点”。“好生点”是注意点的意思,表达一种劝诫、责备。《记陆弢》中“野狗养的,好生点罗”。
  (5)“挤拢去坐”。“挤拢去坐”表示主动地贴近某人而坐下。《雨后》中“和他们挤拢去坐,用那些桐木叶垫着。”而“桐木叶”常见于凤凰方言中,普通话常用“桐树叶”。
  (6)“利索”。“利索”指人的性格豪爽、心无城府,做事做得快。大老在茨滩淹死了,似乎很偶然。后来二老说:“老家伙做事不利索”
  (7)“背时砍脑壳的!”在《边城》影视剧中,翠翠骂傩送时说:“你个背时砍脑壳的!”它是“倒霉的家伙”“不走运的家伙”的意思。
  (8)“解”。“解”等同于脱。在凤凰方言中:我去解手(上厕所)。解扣子,解衣服等。
  (9)“大大”。“大大”在《汉语大词典》中是“父亲”的意思,凤凰话却是“哥哥”。“我屋大大最高。”我哥最高的意思。
  (10)“夜”。“夜”在《汉语大词典》中是“昏暗”的意思,在凤凰方言中有“夜晚”“昏暗、天黑”“完蛋、没得救了”的意思。
  (11)“困”。“困”在《说文》中:“困,故庐也。”在凤凰方言中多次使用这个词,“我困眼闭了”,即我睡了。
  凤凰方言词汇在沈从文、彭学明等著名文学大家的作品中引用得特别频繁,使得凤凰方言词汇得以传播和发展,向世界展示了它的无限魅力。
  2.影视作品
  在湘西拍摄的影视作品有很多,吸引外界眼球的无非是它独有的地理人文环境和神秘的风俗文化,如《边城》《湘西往事》《红棉袄》《乌龙山剿匪记》《血色湘西》,等等,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凤凰方言词汇特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特色文化想要与时俱进地得到创新发展,激发其内在活力,必须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
  《边城》影片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方言词汇“吊脚楼”“织锦”等也同样吸引着大家的眼球。吊脚楼是湘西独特的干栏式建筑文化,有堂屋、正屋、厢房。堂屋置于中间,体现了“祖先崇拜”的信仰文化。
  《湘西往事》电视剧中,度云飞和春娥通过山歌对唱的方式传情找爱,私订终身。
  云飞:“妹是云中杜鹃鸟(也……),哥是山里一丛茅(也……)杜鹃衔茅造个屋(也……)生是窝来死是巢(也……)”
  秋娥:“村头一棵美人蕉(也……),晴天遭遇雷火烧(也……),咦……烧它三天又三夜(哎……)枝叶焦了心不焦(也……)”。从中不难发现,“也”这个字在山歌对唱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一句的句尾都会出现。这样的词还有“哟”“哎哟哟”“蛮”等。这些极具特色的词汇给影视剧增添了几分独特魅力,湘西文化也因此传播开来。
  《血色湘西》影片中贯穿了许多的凤凰方言特色,既给人朴实的乡村体验之感,又让影片更接地气。其中,特色词汇如“逮起”“霸蛮”“听起”“醉”“张排”“牛气”“刚刚合式”“讨嫌”等,而这个“逮”字在影片中极为常见,极具凤凰方言特色,展现出湘西人豪放、不拘一格、好斗的心态。剧中出现“逮”的次数不下百次,这里进行了分类,大致包括七个义项,有人对这些义项的具体含义和使用频率做了调查,如下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观察得之:以凤凰方言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很多,方言影视化也是方言和文化共同进步的一种与时代的相结合的新型产物,很好地将方言应用于影视作品中,使得极具特色的地方方言词汇流传甚远,同祖国乃至世界发展同频共振。
  凤凰方言词汇与地域文化的双向互证,进一步剖析了凤凰方言词汇在日常生活和文艺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对传播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让湘西民族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标.湘西苗族巫傩文化的伦理意蕴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70-72.
  [2]吴茜.巫傩文化影响下的湘西纸扎艺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3]熊晓辉.湘西傩祭与傩文化[J].文史博览(理论),2010(12):32—34.
  作者简介:张文香(1995—),女,湖南古丈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文化语言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90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