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选择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介绍了我国当前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了主要的农产品电商模式,探究了不同发展状况主体选择发展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交易成本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3-0076-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426.7        文献标志码:A
   2017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超过1.2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的交易额占20%;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有585家,占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29.7%;“淘宝村”数量超过2 000个。农产品电商化激发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也增加了农村地区经营主体的收入。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面临着供应链、资金等方面的问题,研究农產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对于农产品电商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1  国内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状况
   首先,农户规模分散且产量小,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按户经营的土地使用模式,规模小、分散,农民知识水平与能力有限,没有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其次,村镇物流水平较低,位置偏远的山区农产品产地物流配送水平远达不到生鲜水果需要的冷链运输要求[2]。
   另外,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筹资困难,而目前政府对于农产品电商店铺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银行借贷审查严格,规模较小的经营主体很难筹到资金。
  2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分析
  2.1  信息中介模式
   此模式结构主要有两层:第一层是服务层,以省、市、县为单位对网站进行建设与维护,并让农业技术及农产品贸易相关部门通过网站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种植技术、政策等信息;第二层是基层代理层,主要是将从农户那里得到的农产品相关信息,利用网站平台发布出去,并为农户传递反馈信息。这种模式能够减少搜寻信息等事前交易成本。
  2.2  农产品虚拟社区模式
   将农产品与社交平台相结合,利用虚拟的网络社交圈,每个人既可以接受别人传播的信息,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不直接涉及具体的交易过程,利用讨论组、帖子等形式提供信息,降低了由于信息不对而带来交易成本增加的风险。
  2.3  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
   在网络开放的条件下,参与交易的双方利用网上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商贸活动,交易双方通过第三方平台的交易控件进行商谈、支付等,第三方平台会收取一部分服务费作为报酬,根据交易对象主要有B2B、B2C、C2C等模式。
  2.4  价值链整合模式
   大型企业可以整合农产品生产、销售等能带来增值价值的环节,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布采购与销售信息,建立消费者与经销商之间的网上交易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减少传统交易过程的中间流通成本,形成竞争优势。
  3  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选择
  3.1  经营主体规模及其影响下的模式选择路径
   个体农户与家庭农场规模较小,适合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的C2C模式,将价值链环节的一部分如物流、支付结算等交给第三方平台进行专业化管理,降低交易成本。而生产规模与交易量较大的专业大户、农业企业和合作社,适合使用信息中介模式与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寻找有大批量产品需求的交易对象。
  3.2  产品质量与标准化程度及其影响下的模式选择路径
   未经质量检验、标准化程度低的产品,可以选择信息中介模式,减少搜寻交易对象的成本,事后交易成本中如违约成本、执行成本和监督成本都由交易双方自行承担。
  3.3  农产品特点及其影响下的模式选择路径
   保鲜期短、对物流要求高的农产品,若需要使用冷链运输,最好选择有物流优势的平台进行第三方平台交易,如京东、顺丰优选等,以降低运输成本。对物流没有特殊要求的农产品,可以根据各模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物流。
  参考文献:
  [1]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5):70-71.
  [2]赵丽佳.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可视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86-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0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