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麦是世界上居第二位的粮食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下,小麦生产要求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影响小麦种植生产因素较多,但近年来气候条件的变化利于小麦赤霉病的侵染,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机率频率较大。发生流行风险大,爆发性强,危害严重,赤霉病一旦发生,不但影响小麦的产量,还会产生毒素,直接小麦的安全生产。各级部门也相当重视,积极做好小麦赤霉病预防和宣传工作,人们对小麦赤霉病预防重视度进一步提高,为防止小麦赤霉病大面积发生成灾,减少损失,保证粮食安全生产,促进粮食生产增收、提质增效。鉴于次因,我们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再研究、再分析、再总结。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措施
  一、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规律
  1.小麦赤霉病感病的原因
  (1)小麦抗赤霉病的免疫性较差。近年来,小麦种植品种种类更加多元化,小麦品种自身的抗赤霉病病免疫能力不足,当小麦赤霉病病菌滋生时,就更容易快速染病。
  (2)气候温度变化的影响。气候温度变化也是诱发小麦赤霉病的主要原因,当小麦生长环境的温度超过25℃,湿度超过80%的情况下,小麦赤霉病菌的活跃度增强,容易侵入小麦田。尤其小麦扬花期多雨时,土壤温度与水分含量持续增高,小麦赤霉病发病概率增高。
  (3)小麦栽培管理因素影响。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对小麦健康生长有重要作用,栽培管理工作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就容易滋生小麦赤霉病菌。精细整地、适期早播、合理密植、规范水肥管理、调控田间环境温度与湿度、及时进行病害预防,就会降低病害的侵染。
  2.小麦赤霉病寄生与传播途径
  小麦赤霉病是有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赤霉病菌致病能力极强,分布范围极广。一般寄生在种子、土壤,多种作物的根茬和秸秆等作物残体上越夏、越冬,以菌丝体状态越冬,翌年春季形子囊孢子,以风雨为路径进行传播。当赤霉病菌接触到小麦表面组织,会在植物表面组织上滋生分解,病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侵入的难易有很大差异,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次之;在有大量菌源存在的条件下,小麦抽穗扬花期间若遇3天以上连续阴雨,气温保持在15℃以上,赤霉病将大流行。当小麦种植收获后,病菌会残留在土壤、秸秆当中潜伏,来年小麦播种后,随着风雨进行传播,危害小麦。
  3.小麦感染赤霉病的症状
  小麦赤霉病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小麦从幼苗到抽穗都有可能感染病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穗腐,影响最严重是穗腐。一般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
  (1)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先是芽变褐,然后根冠随之腐烂,轻者病苗黄瘦,重者死亡,枯死苗湿度大时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2)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
  (3)秆腐。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最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然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现可见粉红色霉层。
  (4)穗腐。小麦扬花期侵染病害,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斑点的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并会逐渐的向外扩散,覆盖麦穗表面,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当病害扩散到小麦的穗茎和穗轴时,就会出现枯死,形成枯白穗,患病后小麦颗粒干瘪,质量受损。
  二、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预防为主,主动防御,其发生流行与菌源量、小麦品种、抽穗扬花期的温度及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要做好以下防控。
  1.优选抗耐病品种
  选择适宜种植的抗耐病性能好的品种, 目前虽未找到免疫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如西农88、西农881、周麦9号、绵麦26号、皖麦27号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加强栽培管理
  (1)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深耕灭茬,清除病残体。
  (2)要适时早播种,合理密植。播种时间适当提前,错开小麦生长周期与小麦赤霉病多发期,避开扬花期遇雨。种植密度不宜过高,保持田间通风透光顺畅。
  (3)要做好肥水管理,提倡施用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肥后移,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加磷钾肥及微肥,重视基肥,适时追肥灌水,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的控制田间水分含量,及时进行合理的灌溉或排水,调控土壤温度及湿度。
  (4)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
  3.及时进行化学防治
  (1)用增產菌拌种。可选用质量较高的种衣剂或用单剂拌种,单剂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
  (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杨花期的药剂预防。一是掌握好防治时期,应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天气预报,根据病害流行趋势及时开展药剂预防。抽穗期温度高,小麦边抽穗边扬花,齐穗期就可以喷药。抽穗期温度低,日照少,小麦先抽穗后扬花,宜在小麦始花期喷药。如果天气预报小麦扬花期有2天以上的连阴雨天气、结露或多雾天气,首次施药时间应适当提早到齐穗期,第一次防治后隔5-7天再喷药1-2次,确保控制效果。若喷内吸性好、持效期长的药剂,可提前到抽穗期防治。二是选用高效防治药剂。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千克或烯唑醇 50克加水30千克喷雾 。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小后期麦生长,蚜虫、吸浆虫、红蜘蛛、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会混合发生,应结合小麦“一喷三防”技术,选用高效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综合防治,达到防治效果。
  三、结语
  小麦赤霉病对小麦种植生产来说具有严重的毁坏性,病菌具有较强的蔓延性,一旦发病,会导致小麦减产品质量下降,食用安全也无法得到保障。因次,有必要掌握小麦赤霉病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高化平.江苏泗洪县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9):20.
  [2]金艳,刘付领,朱统泉,等.河南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与防治对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6):4-7.
  [3]段成鼎,任兰柱,王付彬,etal.济宁地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调查、发病规律及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6(3):77-79.
  [4]《2019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作者简介:杨博(1972-)女,汉族,陕西山阳人、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农业农村局,农业科副科长、农艺师、大学本科、一直以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08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