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的缺失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晓晨

   摘 要:现如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高校也将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重点内容。人们十分关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就业能力;高职院校
  当前,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日渐受到了各院校的高度重视,同时其在教育教学中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现如今,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依然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有效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就业力概述
  就业力主要指就业的能力。就业力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英国经济学家于1909年提出了就业力的概念,他认为,就业力主要指的是个体获得与保持工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的部分学者对就业力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该概念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学者们认为就业力是获得就业机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就业机会的能力。其一方面强调了就业能力,另一方面也加入了就业市场和国家经济政策等多种元素,以更加全面的视角阐述了就业力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完善的就业力概念。总的来说,就业力主要指个人的可雇佣性,指获得工作和维持工作的能力,其不仅指寻找工作和胜任工作的能力,而且也特指持续完成工作和获得良好职业发展的能力。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力缺失问题分析
  (一)缺乏学习动力,专业知识不够丰富
  某些学生入学前只是简单地学习了数月的绘画,尽管能够以艺术设计感性认知的角度理解绘画,但是却无法更加全面和充分地了解艺术设计的主要思想,其不具高水平的审美能力。这使得学生在艺术设计中只顾模仿,设计思想相对单一。且学生在艺术设计中无法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再者,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深受传统学习模式的影响,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学习被动性较强,过于关注理论知识,尚未建立属于自己的问题意识,这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停滞不前。
  (二)不重视实践训练,实践能力较弱
  在学生求职实践中,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是企业招聘时十分重视的因素。相关调查显示,若毕业生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则其就业机会明显多于没有实践经历的毕业生。虽然学生的专业知识十分重要,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更为关键。现阶段,高职院校更加重视理论课程,忽视了实践教学课程,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调查显示,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其也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生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国毕业生在毕业1年半左右才能独立工作,而发达国家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期只有2到3個月。为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丰富实践教学的渠道,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未建立清晰的职业认知,探索精神不足
  艺术设计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其需要设计人员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设计中要突破传统的束缚,以全新的创作手段完成艺术设计。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中,用人单位一方面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观察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职业目标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更加关注专业课的教学而忽视了人文教育,更重视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认识和职业态度,同时在职业道德素养教育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足,无法准确地自我定位,也无法制定清晰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三、解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力缺失的对策
  高职院校应正确理解就业力的内涵,高效处理就业力与学生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且以就业力为基础定位人才,更加积极地丰富学生提升就业力的相关途径,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在日常工作中,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积极优化并完善学生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强大的制度和政策保障。教育管理部门可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高校和企业全方位的就业体系,并且积极完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评估体系,建立大学生就业和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和制度支持,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另外,政府与高校可合理应用互联网和电视等多种媒体,积极宣传就业法律和就业政策的宣传,将基层就业和自主就业作为宣传重点。积极鼓励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进而塑造更好的自我,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营造良性的舆论环境。
  (二)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应满足人才市场的发展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需适度增加文化课的比例,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就业力的目的。
  其次,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坚持夯实基础、精学专业课的原则。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方面更加重视学生就业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的自信心。且高职院校也需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修订教学大纲,在文化课当中渗透语文、历史、英语等课程,采取课外辅导和讲座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架,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质。学知识、做学问和做人一脉相承,因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处世。
  再次,高校需不断完善就业技能和职业指导培训,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结合国家规定的要求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指导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技能培训任务,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
  最后,高校要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创业实训,引导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实训中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巧,且积极组织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知识竞赛,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加入到创业的队伍当中。而且实例分析也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和眼光来看待创业。   此外,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高校需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考核,从而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再者,引入学术带头人制度,建立合理的传帮带制度,从而有效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还可聘请企业家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构架。
  (三)加强专业教学,丰富第二课堂
  艺术设计类课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完善教学方案,进而建立更加科学和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在实训的过程中,高校要注意积极建立项目、实习和就业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进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一方面要优化第一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还需拓展第二课堂,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语言沟通、心理素质和性格建设等综合能力。高校可举办艺术设计文化节和专业竞赛,以比赛带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在长期的实践当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为艺术设计学生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不断增强其人际沟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学校也可举办才艺展示、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不断增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可利用征文活动和科研实践,加强学生的书面表达和科研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还可组织心理学讲座,结合实际引入心理游戏课程。心理学讲座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从而让学生和教师建立正向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还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其学会控制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再者,心理游戏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正确认识自我。
  (四)积极开展终身职业品质教育
  专业能力是就业力当中最为重要的能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发展中,也应从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个人发展潜能等方面不断完善和突破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教师在艺术创作中,也需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掌握实践能力,且通过了考核,学生才能真正地获得自信。又因为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用人单位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毕业生需要树立清晰的职业目标,降低学习中的盲目性,从而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专业优势。
  此外,要求学生勤于学习,在努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就业观。现阶段,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来应对人才市场竞争中的多种挑战,还需高度重视就业信息的搜集與整理,就业时不可盲目地追求高薪,应当适度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这样方可发挥自身的特长,以适应岗位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职业规划课程当中,正确认识职业、就业与专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此明确自身的优势,找准定位。
  四、结语
  当前,我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所提高。在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丰富人才培养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并且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让其成为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艾华,周彦吉,赵建磊,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6(3).
  [2]张玉明.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之“钥”:李光红教授新著《大学生就业力研究》评介[J].山东社会科学,2016(3).
  [3]陈利平.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艺术类专业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2).
  [4]王立,冯鑫,张浩玮.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6).
  [5]贾利军,管静娟.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3(Z1).
  [6]陈根.大学生就业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7).
  作者单位: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14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