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春霞

  摘 要: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本人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概念的理论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几条可行性较强的小学数学概念培养策略,即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并合理引入数学概念;通过直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丰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形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建构;理解数学概念内涵,运用变式,使小学生全面且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注重练习及数学概念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策略研究
  1 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1.1 图画式
  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低年级生来说,其数学思维大多处于前运算阶段,数学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有限,抽象能力也正处于发展初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其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在对这一阶段学生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通过图画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可帮助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内化。例如,在开展自然数的认识、加减法等教学活动时,均可以图画为载体将相关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图画式数学概念呈现方式相对其他方式来说更为直观、形象,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最为常见的概念呈现方式之一。与此同时,图画式概念呈现方式本身也存在明显缺点,此类概念呈现方式多以具体画面为主,而对相关内容的文字及语言描述则相对较弱,部分学生对相关数学概念的理解也仅局限于表现,而对其内涵却知之甚少,这一问题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1.2 描述式
  笔者对现行小学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发现,当前我校所使用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数学概念是以语言描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例如,0、1、2、3、4、5、6、7……被称之为自然数;而14、23、35等则被称之为分数。笔者通过总结分析发现以描述性概念呈现方式所列举出的对象通常具有代表性与多样性,通过对所列举对象的分析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认知。
  1.3 定义式
  小学高年级学生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通过前几年的数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心算能力。其思維方式也不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这一阶段的数学概念教学则可通过与形象思维呈现方式截然不同的定义阐述形式对相关数学概念进行呈现。教师可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全新数学概念进行总结,并将总结得出的定义用于帮助学生得出条件与结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于定义式数学概念呈现方式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
  2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概念的培养策略
  2.1 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原型,并合理引入数学概念
  所有学科教学内容均来源于生活,就不同教育阶段的数学学科来说,以小学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当中的常见事件、生活中实际发生的相关事件等均是能够辅助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学习的感性材料。以小低年级学生为例,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的活跃期,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有限。基层数学教师在面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活动时,可有意识的从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原型或将相关概念进行生活化、具体化的处理,旨在使学生通过自身具体生活体验,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同时,此举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且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经验的积累。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角的原型,如三角尺、积木、红领巾等这类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使学生对角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在脑海中建立起关于角的清晰表象,继而通过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从相关原型中抽象出角的概念。
  2.2 通过直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
  数学概念普遍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受年龄限制,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年龄稍大的高年级学生其抽象思维能力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数学学习过程仍少不了具体事物的辅助。小学阶段数学概念定义的抽象水平普遍不高,通常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经验之上的,通过直观、具体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使其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建立概念表象。总之,开展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直观操作的比重,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3 丰富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形式,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建构
  小学教材中用来呈现相关概念的名词与术语均是由专家学者界定好的,教师在开展数学概念教学活动时,不应单纯地将相关数学概念的定义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科学调整,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积极性,使其通过主动学习与探索体验相关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加深其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内化程度。教师在进行数学新概念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引入概念,通过活动体验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三角形拉一拉”的小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
  2.4 注重练习及数学概念的应用
  在完成数学概念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练习,课后练习活动可有效检验并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变式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数学概念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应在数学概念练习的基础之上,完成对数学概念的拓展与延伸,而对数学概念进行拓展与延伸的主要形式就是将相关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并运用相关数学概念。例如,在完成“比”这一概念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汇制地图的形式来巩固本课学习内容,并通过实际画图操作,使学生对“比”这一数学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绘制地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概念应用的过程,对于其概念学习、掌握与应用均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韦敏.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海故事博览,2013(1).
  [2]王向武.提高小学数学复习课效率的教学探索[J].新校园旬刊,2014(6).
  [3]支启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创新教育,2013(17):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24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