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是国学文化传播的桥梁,小学语文更是要为学生以后的文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由于教学环境恶劣、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了很多语文学困生的出现。教学工作者应该找到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农村学子解决困难,实现由学困生到优进生的转变。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农村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0-00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0.046
   虽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很重要,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也是一项关键内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交流,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这是教师语文教学的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重要作用。在农村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关键的因素,因为当学生受到各种外在条件限制的时候,很可能无法达到教师的理想状况,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应对方法。
   一、找准成因,对症下药
   在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关注他们生活中是否遇到了困难,这样才能采取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家庭环境有着第一步教育的作用,而很多农村家庭环境相对较差,没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条件。学生进入学校之后也无法全身心地学习,导致学习欲望大大降低。学生在家里可能需要面对繁杂的农活,在学校又要和同学们对比,在很多外在条件的影响下,他们离学困生只会越来越近。教师要观察到他们异常的表现,及时采取恰当的对策帮助他们调节身心,从而帮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
   其次,农村由于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对外面的世界比较憧憬,从而在学校的时候不愿意静下心来学习,可能会模仿高年级学生进入一些娱乐场所,例如游戏厅、网吧等。长此以往,学生渐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教师要坚决反对学生的这种做法,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回归正轨,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中来才能有光明的未来。
   最后,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出现不能仅仅归结于农村条件的落后,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听信“读书无用论”,结果导致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他们并不知道随着社会的文化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进入社会没有一定的知识支撑,将会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形成重重关卡。这个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他们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唯有学习才能让他们快速成长,慢慢建立他们学习的兴趣,争取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教师也要给他们提供帮助。
   二、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
   在小学,学生刚刚对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处于开始了解很多事情的状态,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主导角色并不代表教师绝对权威的确立,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辅而成。
   语文学习需要活跃的课堂,课堂要成为学生表達自己观点的舞台。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想法进行最终评估,并解释最接近主题的答案,以补充学生想法的不足。教师应提前做好备课工作,充分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材料和用品,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气氛摆脱沉闷,发挥语文课堂的真实作用,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内容。
   僵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如今的时代抛弃,新时代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语文课堂上的互动环节、教师对课文的指导、学生的回答和恰当的反问。此外,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如何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师要起到示范和管理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学习汉字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的板书在这一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学生不擅长写汉字,但通常喜欢模仿教师的写字方法和字体。如果教师此时不带头,没有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示范,学生很难写出好的字。
   另外,流利的语言也非常重要,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流利地说普通话,还要求教师能够找到阅读课文的良好感觉和语调,并给学生正确的演示,清楚地展示停顿、重点、押韵和节奏,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流利且有感情地背诵他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让学生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享受学习汉语的乐趣,并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管理上教师也不能疏忽。小学生活泼好动属于正常现象,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不能一味地教训或者惩罚学生,只有耐心教导才会让学生拥有自觉性。
   四、结语
   语文的学习对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学困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就能“脱困”。教师要明白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做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同时,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让学生有一个优秀的模仿对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回归学习的正轨,快速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清志.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4).
  [2]赵凌澜.小学语文写话教学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7.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 杨秀元(1979.12— ),男,汉族,甘肃榆中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2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