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同萍 姚先彪 王文萍

  【摘 要】研究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采取PDCA循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文验证数据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职的42名烧伤科护理实习生,本文依据双盲法进行分组,传统组(n=21名)开展传统带教法,实验组(n=21名)开展PDCA循环法,对比研究两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与传统组数据指标比较,P<0.05,数据指标之间表明形成计算意义。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可提升护生水平。
  【关键词】PDCA循环法;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01
  本文评估了PDCA循环法与传统带教法使用在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就职的42名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中的临床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基础资料
  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就职的42名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参考双盲法进行分组,传统组收入21名,女性护生21名,男性护生1名,中位年龄数值(22.33±2.54)岁;实验组收入19名,女性护生21名,男性护生2名,中位年龄数值(22.22±2.22)岁。计算两组基础资料,P>0.05,不存在分析意义。
  2.方法
  传统组开展传统带教法,实验组开展PDCA循环法,(1)计划(P),建立护士长、总带教老师及其带教老师的三级带教管理小组开展三级管理质量控制,并且采取提问、观察及其交谈等模式对护生信息进行收集,获取其护生相关意见,分析带教情况及其现状,给出对带教质量造成影响的关键因素,并且针对目前情况给出合理的对策。根据大纲要求分层次制定带教周、日目标、带教计划、实施方法及其考核措施,对其开展分阶段实习,依据阶段的不同给出相关实习内容及其目标。(2)实施(D)。依据教学方案、时间及其措施,带教小组依据护生个人情况、科内工作情况,且与最新实习要求结合对带教计划进行调整,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师讲解及其示范每项操作后观察学生的操作,教师应该及时改善学生存在的问题,鼓励其积极提问,教师每月都需要进行一次科内讲课,促使实习护生能够了解专科护理及其科室病种,带教老师指护生书写护理病历,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带教老师也需要组织护生的理论考试、专科操作技能及其护理病历书写等考试,记录学生成绩,给出出科小结及其实习鉴定。(3)检查(C)。管理小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情况的检查工作,并且带教老师及时进行汇报,组长检查落实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护生开展阶段考核,定期需要检查一次带教质量。(4)总结处理(A)。组长需要不定期向了解護生情况,及时总结在临床实习中护生的个性问题及其共性问题,以便于及时调整带教方案,发现检查的优缺点,评估带教系统,考核准备出科的实习护生评,征询学生的建议,促使教与学之间开进行有效评估,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在下一个环节中纳入不足的改进方案。
  3.指标分析
  验证两组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
  4.统计学方法
  用(±s)阐述计量资料(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采用t检验,依据计算机的SPSS17.0软件输入临床数据,P<0.05,数据指标之间表明形成计算意义。
  二、结果
  1.分析比较两组烧伤科护理实习生考核成绩
  实验组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和传统组数据比较,P<0.05,数据指标之间表明形成计算意义。
  三、讨论
  PDCA循环法实际上是涵盖计划、执行、检查及其总结等内容的,可有效进行工作,在不断循环中提升工作质量且符合逻辑的一种工作管理措施,也被叫做戴明循环管理法[1-2]。想要提升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就需要进行原因分析、目标的明确、措施的有效实施、总结处理及其反馈调节,所有环节紧密相连,周而复始,且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与PDCA循环法的理念比较符合[3]。
  计算表明,实验组专科理论知识评分、技能操作评分与传统组比对,P<0.05,数据指标之间表明形成计算意义。综合以上结论,将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与常规带教相比较更具优势。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曹敏.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6):00156-00156.
  [2]赵蕾.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169-170.
  [3]马月兰,吴银生,柴雪珺等.PDCA循环在提高烧伤监护室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35):87-9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38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