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必然为缓解或解决区域紧缺人才需求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区域产业的紧缺人才需求也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契机,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文章基于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求契合产业需求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带动相关产业人才需求的日益旺盛。从近几年各地编制的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或紧缺人才指数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人才需求呈现“极度紧缺”或“相当紧缺”状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区域紧缺人才需求仅靠人才转移和培训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在适当引进高尖端人才同时,通过本地区的人才培养是满足区域紧缺人才需求的主要途径。地方高校作为区域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必然为缓解或解决区域紧缺人才需求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应用型人才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大致形成了三大模式,即德国的FH(Fachhochschule中文为“应用科技大学”)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加拿大的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近年来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蓬勃发展,众多学者对应用型人才概念、内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分析,从概念层面上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实施方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国内外普遍认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政府的推动和干预下,英国大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产学合作与互动为特色(徐同文,陈艳,2013)。在美国,应用型人才由高校与地方企业、产业、行业共同来培养,其形式主要有“产学结合”教育(刘健,2014)。学生应该通过参加工作增加实践经验,然后整合、反思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与失误,将有利于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DavidDrewery,ColleenNevison,T.JudenePretti,2016)。丛军(2013)提出用“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专业门类数量较多,学校应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突出理论和能力两大模块的课程(刘雪梅,2014;楼英伟,2015),把学生培养成为“下得去、上手快”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李桂霞,2016)。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与产业需求脱节
  地方高校往往受到专业设置自主权的限制,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难以做出适时反应,同时也因为缺乏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业形势的科学论证和中长期预测,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地方高校大都属于教学为主型高校,虽然在培养层次上已达到本科水平,但培养目标与重点本科院校雷同,缺乏准确定位,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带有盲目性,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层面不及重点本科院校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又与高职院校学生有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不仅使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对口工作,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又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力度。
  2.专业课程设置趋同现象严重
  近年来,尽管不少高校对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但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目前,地方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趋同现象严重、重复率较高。不少地方高校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以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为主,延用传统教学方式,限制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基础薄弱,无法系统分析与整合信息,缺乏新一代信息技术分析能力。
  3.技能型专业师资队伍薄弱
  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专业师资队伍,这些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高专业教学水平,同时又拥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行业工作经验,能在理论教学、技能实训、行业技术指导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指导。但地方高校多属新建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发展时间短,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尤其是技能型专业师资队伍薄弱,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大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缺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紧密相关的专业教师,更没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企业的有从业经历及工作经验的教师,实践技能缺乏。而具有优秀行业技能素质、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企业人才又难以引进到高校工作,形成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最大问题。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1.加强契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地方高校需要密切关注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根据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同时应依据地方政府对行业产业统筹安排及宏观经济的总体规划,对本地区社会经济情况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查和分析,及时跟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契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合理搭建课程体系
  地方高校应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与相关企业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摸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储备、技能水平与职业素养的需求,不盲目趋同其他高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依托自身优势与特色,完善专业建设,合理搭建课程体系,科学配置教学资源,实现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需求的无缝衔接。
  3.校企协同育人,增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人才、设备和技术是维系双方关系的一条纽带。引进企业导师,能使地方高校更好地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在办学和教学上有的放矢。同时紧紧围绕注重基础、突出实践、促进创新、鼓励个性、体现特色的理念,多模式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积极引进企业导师,加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養体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参考文献:
  [1]曲宏伟.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纳税,2018(13):241.
  [2]许艳丽,樊宁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建构及其培养路径[J].职教论坛,2017(21):5-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73859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盛(1978—),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2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