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体育教师应明确构建课程目标、制定具有科学性与高效性的教学方案是提高学生体能与素质的重要保障。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开展体能训练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本文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重点分析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构建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师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提供有力帮助,在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能素质。
  关键词:体能训练  大学体育  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119-02
  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完成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思想素养。由于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为了保证切实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明确课程构建目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体能训练计划和方案。
  1  大学生体育教学课程构建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相对单一
  丰富的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体能水平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大学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课程时,会因为教学经验与教学设施的制约,使得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例如,体育教师在设置力量训练内容时,通常以硬拉负重训练和哑铃推举练习为主,其中硬拉负重训练分为屈腿硬拉与直腿硬拉,前者的锻炼部位是竖脊肌,后者的锻炼部位是股二头肌,硬拉与哑铃推举皆忽视了小肌群训练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收缩力量的能力相对较弱,影响训练效果[1]。
  1.2 训练目标不明确
  大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并未明确体能训练目标,仍选用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案,以至于训练过程缺乏系统性与专业性,不能真正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素质水平。比如,某大学体育教师在制定速度训练课程内容时,多采用位移速度训练、反应速度训练与动作速度训练相交叉的训练方式,尽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的基本速度,但是不同的学生体育素质基础不同,有些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提升并不明显,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此部分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对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1.3 训练内容不符合学生要求
  尽管大学体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在选择课程种类方面,学生拥有极强的自主性,大多数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篮球、足球、排球、田径、轮滑等课程。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来自各个专业,其中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居多,他们对体育专业知识比较缺乏,加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甚少,所以制定的训练内容可能与学生实际要求不符。由于学生在刚接触体育运动时拥有较高的兴趣,因而此时的教学效果相对较好,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兴趣逐渐减少,逃课等现象频频出现,教学效果自然降低,难以有效提升学生体能水平与身体素质。
  2  以学生体能训练为目标构建大学体育教学课程
  2.1 将创造性思维培养应用于课程构建中
  经过有关教育专家证实,将创造性思维培养应用于体育教学课程构建中,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极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未来工作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第一,将创造性思维应用于教学课程模式革新中,对学生体能训练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体育教师应秉承现代教学理念革新传统课程构建观念,积极挖掘大学生的体能潜力,采取分层教学方式,按照学生体能水平将其分为几个层级,针对体能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深入渗透教学重难点,增加练习量和訓练难度;对于体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改进课程内容,适当降低课程难度,并与学生就课程内容进行交流研讨,以此保证全体学生体能水平与身体素质有所提升[2]。
  第二,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构建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创造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这对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动性具有重要影响。体育课程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生,教师在制定体能训练内容是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在不违背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革新训练模式,在体能训练中加入流行元素,为每一名学生提出针对性评价与指导,令学生明确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从而充分调动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
  2.2 针对体育教学目标,开展专项训练
  不同的体育课程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应充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参与专项训练。以篮球课为例,大学篮球课程的教育目标是教会学生基本篮球技能、增强学生的力量与速度,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能训练时,需要重视力量专项训练与速度专项训练内容的科学合理性。
  针对力量训练,体育教师要明确大小肌群训练的重要性,例如利用俯卧撑强化胸大肌、肱三头肌、背阔肌的力量;通过卧举、推举等方式增强手臂大肌群力量;对于速度训练,可以通过长跑、速跑、负重跑、跳远、引体向上等方式训练肺活量、弹跳能力、反应能力、肌肉力量等;教师在开展专项训练时,对于女生可以强化耐力、体力与速度方面的训练,男生则要偏重于爆发力、弹跳力与速度的练习。此外,大学体育教师在结合教学目标开展专项训练时,除了要保证训练方案的有效性,还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与拼搏进取的精神,严厉打击逃课、旷课、替课等不良行为,保证训练方案能够落到实处。
  2.3 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丰富课程内容
  大学体育课程种类相对较多,学生通常按照自身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其中男生以篮球、足球、田径等竞争性较强的课程为主,女生大部分选择健美操、太极、轮滑等竞争性相对较弱的课程。基于此特点,当体育教师以体能训练为目标构建教学课程时,为了真正实现增强学生体能的目标,必须将教学课程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结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习健美操时,可以选择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对教师与课堂的排斥感降低,教学质量自然提升,与此同时学生的体能水平有所提高;在跨栏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国内外知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简单化与具体化,一边分析讲解,一边为学生示范,对于初学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如此一来便可充分发挥偶像效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3]。此外,教师可以与体育类社团开展合作,发挥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作用与优势,学生因为兴趣爱好加入社团,兴趣是极强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体育教师为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可以促使大学生逐渐明白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对促使其始终保持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体能水平具有积极影响。
  3  结语
  总而言之,不断深化的体育教育改革要求各级学校对体育教学加强重视,大学生是国家与社会的所需的重要人才,体育教师只有将学生实际情况与教学要求相结合,才能保证构建出同时满足学生体能提升要求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教学课程,激发大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促使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毕尧.探讨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8(7):5-6.
  [2] 刘姝华.大学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6):23-24.
  [3] 张守元.运动训练专业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改革研究——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为例[J].体育科学研究,2015,19(6):85-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45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