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朱红

  【摘要】班级合唱是团体声音融合的音乐表现形式,教师在音乐课堂指导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统一和谐的演唱,可以有效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节奏感培养,让学生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艺术情感,促使可以在班级合唱形式下,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集体主义精神。
  【关键词】班级合唱;小学音乐;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班级合唱要求学生能以自然的声音、准确的音调,有表情地参与集体演唱,同时,让学生能在丰富的音乐艺术氛围中实现审美情操和团结协作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合唱技能,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发育特点,加强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与听辨能力的全面培养,让学生在形象语言和手势启迪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演唱中来,学习和理解音乐深层的艺术情感。
  一、情感体验,正确发声
  班级音乐合唱教学,是对学生演唱能力、听辨能力和识谱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练习中来。教师在讲授合唱技巧时,要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让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准确表达音乐中所蕴含的艺术情感。在合唱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处的发声地位,让学生可以准确把握好演唱的力度和音色,最大限度达到理想的合唱学习效果。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较弱,自身的精神注意力较差,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音特点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让学生模仿生活中闻花、叹气等呼吸时的状态,鼓一口气再吹气等方法,确保学生能在演唱中自然通畅地进行发声,同时,教师要在合唱练习中为学生创造活泼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促使学生在合唱练习中充分感受音乐歌曲的艺术美、结构美,并以清晰准确的声音表达出歌曲中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教学《花儿与少年》的过程,教师要让学生在演唱时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让学生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演唱特点,并以快乐活泼的情绪介绍“花儿”,这是一首具有民间特色的青海民歌,在演唱时教师要让学生以纯朴的情感进行表达。教师指导学生跟随音乐轻声模仿,教师要让学生在演唱中体验歌曲的演唱感受,让学生在柔美祥和的曲调中掌握正确的演绎方式,教师向学生出示歌曲ABA的结构,让学生在演唱中跟随音乐的节拍和速度展开丰富的联想,以自然舒畅流畅的声音来描绘青年翩翩起舞的优美场景。在演唱时,教师要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在合唱练习中接受音乐艺术的情感熏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采取男女分组的方式进行小组二重唱,要求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以婉转动听、高昂嘹亮的声调抒发歌曲中的思想情感。在合唱练习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启迪,一边练习一边进行思考,使学生在充分把握民歌独特风格和特点的基础上,能用清晰、准确的发声表达出歌曲蕴含的思想艺术情感。
  二、音准练习,掌握旋律
  在班级音乐合唱练习中,教师要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旋律音准的规律性,使学生在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准确的声色、力度、形态表达歌曲的艺术形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要让学生以轻声发音为主,以通畅的歌唱气息抒发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切实在演唱时做到声音圆润通畅,音色清脆透明,从而使歌曲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让学生在合唱时准确理解气、声、字、腔的正确运用,使学生能以优美和谐的音律音色来表达音乐的情绪和情感。同时,为了达到更好的合唱效果,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良好演唱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练习合唱技巧时明白自身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使学生在合唱时能达到统一协调的标准和要求。此外,在合唱练习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准确握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还要加强对学生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结构、风格等要素,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演唱速度、力度和表情,准确表达出音乐中梦幻的意境和美好的情绪。
  例如,在教学《四季童趣》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范唱的启迪下去感受四季天真浪漫的欢快情景,让学生在把握歌曲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以欢快活泼的美好情绪抒发自己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心情。为了使学生可以充分把握歌曲中的美好意境,教师要让学生在合唱练习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让学生在富有跳跃感的音乐节拍中体会放飞风筝和采摘苹果的美好意境。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开展合唱练习,跟随音乐哼唱旋律、朗诵歌词、分析歌词,让学生在歌曲的解读分析中深刻体会旋律的力度变化,促使学生可以在充分理解歌曲艺术情景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音乐的节奏、节拍、音色、音准,从而使学生可以达到统一协调的要求,能完整流畅地合唱歌曲。练习中,教师先让学生对歌词进行朗读和分析,有感情地跟随旋律去体会歌曲的艺术情感,感受音乐作品中表达出的无限生机。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跟随音乐范唱处理歌曲中的难点,“我应该用怎样的技巧来描绘歌曲中的四季特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感受歌曲的演唱速度和美妙旋律,从而使学生能以不同的情绪描绘出不同季节的美好画面。
  三、演唱鉴赏,团结协作
  在班级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集体协作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合唱中准确把握自己的旋律任务,懂得在音乐学习中怎样去配合协作,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不同的歌唱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同一首歌曲的独唱与合唱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合唱练习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增加鉴赏与观摩音乐合唱作品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正确掌握音乐合唱的节奏,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技能和技巧。同时,在合唱练习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听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增强对歌曲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由于班级合唱团队合作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到练习中来。在鉴赏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运用相应的手势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准确把握合唱的节奏、情感和力度,促使学生在合唱艺术的鉴赏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例如,在教学《西风的话》过程中,教师要启发让学生在鉴赏中感受音乐的韵律美和强弱关系,让学生在歌曲鉴赏中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启发学生在一边欣赏一边感受歌曲中珍惜时光,勇于拼搏的良好精神。这首歌曲采用了典雅抒情、柔美的演唱形式,教师要让学生在鉴赏中去感受音乐的风格、速度和诗意,体会音乐中表达的抒情意境。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和音乐节奏,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采取西风对话的演唱形式,把握词曲对秋天的赞美情感;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旗正飘飘》《抗敌歌》等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让学生在鉴赏中深刻感受合唱形式产生的丰富表现力,进而使学生的音乐视野得到有效拓展,促使学生能以合理的情感处理准确表达出歌曲的意境美和抒情美。
  四、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合唱是高度综合旋律、节奏与声音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班级合唱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演唱时充分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与艺术情感。同时,在学習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交流,欣赏和感受合唱产生的愉悦体验,教师要在实践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启迪学生去感受音乐作品的丰富表现力,体会歌曲中传递出的内涵情感与文化底蕴,进而实现对音乐作品的深度理解。
  参考文献
  [1]鲁帮香.提高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18):90.
  [2]胥园.基于班级形式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8(14):204.
  作者简介:朱红(1994—)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8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