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农民职业化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彰显,总结和分析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进一步推进。
  关键词:农民;职业化;培育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7-008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是农民,要想实现农业的科学发展,使农业走向现代化,首先要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在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并提出要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细分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类型和标准,明确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原则。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全面建设新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适应经济新常态[1]。
  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农民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和经营管理属性,能够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农业及相关产业经营获得收入、以务农为职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与传统农民相比,新型职业农民不但要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和科技文化知识,还要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职业素养,收入也高于传统农民,可以说,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新农业产业的领路者[2]。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的加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也逐渐壮大。现阶段,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已超过1 500万人。《“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要超过2 000万人的发展目标。经过涉农培训机构的不断努力,各地培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应予以重视。
  2.1  短期培训效果影响不够深远
   大部分培训组织对学员农技方面的培训都是短期的,学员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将所有知识和经营理念完全消化吸收。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员也没有继续更新知识。经过培训的学员,虽然农技和科学知识有所提高,但是由于从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理念,而经营能力并不是经过短期培训就能获得,需要经过长期学习,然后积累经验[3]。
  2.2  社会对农民职业化认识不足
   社会对于从事农业工作的农民没有足够的认可,没有把农民看作是一种技能型职业。大部分农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没有清晰的定位,仅仅作为维持温饱的手段,并没有将农业生产作为一项事业。由于认识不足,导致农民想成为职业农民的意愿不够强烈,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大。这也会影响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致使培育出来的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的分配结构不合理。
  2.3  基层师资力量和资金不足
   一方面,乡镇的农民职业化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农业科研院所、农广校、农业高校等下派到基层的教师数量不够、结构不合理。另一方面,培训资金不足,教学设备和配置老化,教师无法按时进修,知识结构得不到及时更新,这都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4  培育机制不完善
   由于一些地方政府不重视,导致职业化培育机制不够完善,评价机制不合理。一方面,政府参与度不够,导致培育缺乏精准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培训前、中、后的评价机制不合理,使得培训前对学员的分类有偏差,培训中学习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后考核标准笼统不清,缺乏适应性。
  3  新型农民职业化培育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包括国家专门的培育资金设置、金融机构的减息信贷支持、地方政府对农民职业化的重视等。应注入更多的教育资金来完善教学设备,充实教育配制,更新教学内容,壮大教师队伍,以人才引进、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农业生产精英加入到农业建设队伍中,扎根农村、服务“三农”。
  3.2  建立培育一體化体系
   农业农村部、扶贫办、科技局、农业类高校等涉农培训机构众多,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个相关机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衔接培训前、中、后各个阶段,将短期培训变成长期学习,完善培育体系。做到各个部门既有合作又有分工,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3.3  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数据库
   在培训前,要通过划分产业类型、受教育层次、受教育工种、受教育者岗位,对学员进行摸底调查,并将数据整理存档后进行分析利用。再根据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师资配备也记录存档,培育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和难题,可以联系数据库的专家及时解决。
  3.4  扩大宣传
   政府要多渠道、多方式地宣传农民职业化的益处,打破公众对农民职业化传统、狭义的理解,充分调动农民学习新科技、新知识的积极性,加强学员的组织经营能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宣传对象不能仅限于青壮年农民,还要将范围扩大到实用型人才带头人、农机大户、农技专业型人才、涉农产业管理者、现代青年农场主和农村合作社带头人等多方主体。
  4  结束语
   我国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离不开农民的职业化,而农民的职业化离不开培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相信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多方的共同努力,农民的职业化培育工作会开展的越来越好,培育的学员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进而缩短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许灵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5):55-57.
  [2]周杉,代良志,雷迪.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西部四个试点县(市)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7(4):115-121.
  [3]蔡永林,戴宇婷.精准扶贫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以柳州市R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8(1):1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3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