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的阅读拓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凤

  【摘要】语文课堂是开放性的,综合性的课堂。语文课堂受教材内容的局限,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阅读的需求,而阅读拓展为课堂提供了顺利的嫁接,丰富了课堂资源,引导学生感悟、积累、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拓展;策略;链接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獻标识码】A
  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发现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兴趣。对此,为了深化课程内容,使学生学会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拓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明确目标,把握阅读拓展的方向
  语文课堂的阅读拓展,实际上就是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相似的资源进行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认真选择配套的教学资源,为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指向课文内容特点的把握
  目前语文课堂“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导致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教学效果甚微。为了改变现状,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进行阅读拓展。
  如苏教版第十一册的《詹天佑》一课,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詹天佑勘测线路、开凿隧道的段落,然后,找出描写詹天佑语言、动作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在学生对詹天佑的人物形象有一定了解后,我又介绍了詹天佑的事迹,如马尾海战和儿时赴美留学的故事,这样,学生对詹天佑这个人物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该课例中,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采取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目标(了解人物形象),用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阅读的视野,而且又使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根据单元目标,整合阅读训练
  其实,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将不同体裁的文章编写在一个单元是有意图的,每个单元应有一个阅读拓展的训练点。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文有《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很明显这个单元的目标就是“通过文本信息,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本单元,依据文本特点,体会遣词造句显得尤为重要。不管是诗歌、古诗,还是两篇写人的文章,对“爱国”的理解非常独特精妙。因此,在阅读拓展这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表达作者爱国情感的句子,二是根据学生汇报的相关句子,读一读,并思考:同样是写爱国,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三是组织学生收集有关爱国的成语、诗句,如《春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以上拓展阅读目标明确,改变了单元课文各自独立的弊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期阅读拓展目标的制定
  每个学段,对阅读拓展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领到教材之初,我会根据教学内容,制定详细的课外阅读拓展计划。期初,制定好推荐阅读的书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阅读拓展。如在第二学段,因为第二学段是整个小学教学中处于衔接和过渡的阶段,那么,它对阅读拓展的要求就是扩大阅读量,有效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学进度,推荐学生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彼得·潘》《阁楼上的光》《窗边的小豆豆》《笨狼的故事》《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叶永烈讲科学家故事100个》和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等。适时举行好书推荐课、阅读汇报课、读书交流会等,完善阅读拓展。
  二、找准阅读的链接点,进行迁移
  要使阅读拓展的策略更加有效,需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课型选择课外阅读的链接点,进行迁移。
  (一)以表现手法为链接点,进行迁移
  如苏教版六下课文《天游峰的扫路人》,在表现人物形象上,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豁达开朗、乐观自信的扫路人形象;《理想的风筝》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转写板书、追放风筝等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顽强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莫泊桑拜师》,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的老师形象。当学完这三篇课文后,我向学生推荐了表现手法相同的作品。如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又如在学习了课文《夹竹桃》,体会语言大师季羡林在描写院子里的花开得花团锦簇、满院生辉的景象时,适时出示朱自清的《春》中描写花的片段,通过比较,感受不同作者语言的魅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同时在交流、品味、朗读的碰撞中品味出语言的魅力。
  (二)以课文原著为课外阅读的链接点
  对选自名家名篇的课文,如《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学后推荐阅读《西游记》《水浒传》。老师推荐后并没有结束,而要随时跟踪,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掌握学生阅读动态。课间可以和小书虫聊聊书里的精彩情节,开展“和大人读一本书”活动;在班级里举行读书交流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浓了,阅读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以文本作者为课外阅读的切入点
  在古诗文教学中,虽说有的古诗浅显易懂,但有的古诗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六年级下课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诗中一个“喜”字表达了杜甫当时的心情,如果我们课前没有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杜甫的生平,了解“安史之乱”的资料,学生对于理解杜甫为何而“喜”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在课前预习时,我常常会推荐学生阅读《课文同步阅读与拓展》,这本书详细提供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作者简介、课文链接、推荐名篇佳段类文阅读等内容。
  三、寻阅读融合之“法”,依“法”而行
  目前,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只注重过程而不注意方法,常常有家长向我反映,他的孩子看了大量的书籍,可是到用时却不会用,写出来的文章枯燥无味,没有内容,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阅读时只读不思考、不积累。因此,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们应当让学生有选择的读书,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教给学生以下阅读的方法:浏览,对许多浅显易懂的书籍可采用浏览法,看目录、序言、作品简介等了解其主要内容,捕捉其中的知识要点和有价值的信息;精读,跟学习有密切关系的文章,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读的办法,理解重点语段,品味优美的词句,揣摩作者的表达效果,必要时还可以将这些背诵下来;摘抄法,课内学的知识点、需要拓展积累的内容,如学了托物言志诗《墨梅》《石灰吟》,我拓展了《竹石》这首诗,课后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托物言志的诗,摘抄背诵,这样学生就积累了不少诗词。课外阅读文章的精彩片段,优美语句也可以摘抄到读书笔记中;阅读打卡,“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阅读也一样,贵在坚持,通过每天在微信、晓黑板APP软件中发送阅读情况,来互相督促,跟进学生的阅读,这样一个浓厚的班级阅读氛围就形成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课外拓展是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明确阅读目标,找准阅读的链接点,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学生就一定能在语文阅读天地中找到读书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49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