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良好的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并积极发现问题,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通过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开展教学活动,以使得这一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培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俨然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就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意识培养,能促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在课堂上主动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在不断发现问题、思考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促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达到质的飞跃,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培養。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营造和谐环境,提倡学生质疑
  沉闷紧张的课堂氛围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束手束脚、畏首畏尾,难以有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当不利。而相对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则可以使师生友好相处,如此一来,能够促使学生卸下心防,积极主动地思考并质疑,从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使得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新氛围,促使学生在自由融洽的教学情境中去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来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大运河的美丽风景,然后,以诗句导入:“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这首诗说的哪个地方?其中提到的“君王”又是谁?”这样,我以多媒体教学和古诗词导入,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然后,给学生解释诗句内容:“当年隋炀帝统兵灭陈,统一全国,是何等辉煌的千秋大业,可是,已经去不复返了,如今只落得个数亩田的墓地。由此诗句中涉及到的历史,你们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隋朝是哪年建立的?又是哪年灭亡的?”“是什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隋朝的重要事件有哪些?”等等。这样,学生在自由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放开了思维的束缚,积极主动地提出了问题,唤醒了学生的质疑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提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引导时不能急功近利,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以启发学生勇于进行课堂提问。具体而言,初中历史教师要设置一个让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欲望,如此便可极大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解决上一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出新问题。
  例如,在学习《明朝的灭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启发学生提问。上课伊始,我板书新课内容,并提出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要深刻理解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明朝灭亡的必然性。你们对“必然性”问题怎么看?为什么李自成农民起义必然会失败?而明朝又必然会灭亡呢?”如此一来,我通过提问在学生的心中落下了一个深深的问号,使得学生能够带着问号去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提出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组织课堂讨论,激发问题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引导,进一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形成,使学生形成喜欢提问的好状态,并在积极思考中进行发问,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促使更深层次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尽可能地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为学生能够提出更多问题而创造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进行灵活而有效的整合,并从中提出新的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记忆价值观等诸多的目标能够进行真正的实施,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得到激发。
  例如,在学习《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就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秦汉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请分别列举相关措施并说出这些措施给当时的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探究性,学生必须在整体把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回答。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内积极讨论并合作交流,使得学生顺利找到了问题答案。与此同时,学生新的问题产生了:“都是君主专制,为什么历史对其看法却有褒有贬?难不成君主专制也是成王败寇?”这样一来,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被充分激发了。
  总而言之,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显著提高,对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至关重要。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持辩证的史学观去学习历史,进而促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以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琎.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
  [2]陈梦稀.问题教育与批判精神的培养[J].求索,200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75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