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许洪云

  摘 要: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思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1B-0047-02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环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灌输,把现成的答案传达给学生,致使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探索的机会,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思考问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语文综合能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运用现状
  (一)提问缺乏针对性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没有进行科学设计,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相去甚远,这种提问只能让学生的思维游离于教学重点与难点之外,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提问,没有贴近学生的兴趣点,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探究动力无从产生。
  (二)提问存在随意性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即兴提问的比重较多,课前没有对学情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没有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科学的提问;或者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不适合学生回答,有的问题难度过大,学生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则难度较小,学生感觉无需回答。整个课堂的提问由“是不是”“对不对”的假问题贯穿,起不到促进学生思考的作用。
  (三)问题的设计缺乏开放性
  教师在教学中,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题的设计是固化的、单一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拓展,教师常常在课堂上否定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使学生面对问题产生畏惧情绪,不喜欢回答问题,更不乐于提出问题。
  (四)提问具有单向性
  语文课堂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只能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却很少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保障,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提问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动脑思考,积极配合教师提问,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时,没有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讨论,甚至不喜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提出任何问题都不会起到作用。所以,教师要重视和谐教学氛围的创设,让学生踊跃参与。
  如在学习课文《猫》时,课文形象地描写了猫的特征,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就是理解作者对猫的思想感情,学会怎样去描写某个动物或者物体。那么如何设置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与理解这些亮点呢?问题可以这样设置:“能说一说某个动物的外形吗?描绘一下吧!”学生们喜欢根据自己的观察描述动物的外形,从颜色、大小、胖瘦、走路的状态、饮食习惯等等进行描写。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描写猫的词语与句子。并让学生反复读,或者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描写一个小动物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提问:“大家谁饲养过小动物呢?如果小动物生病了,或者丢失了,你会怎样想呢?你的心情怎样?”“平日你与小动物玩耍时,是怎样和小动物说话的?怎样交流?”一开始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可能说不好,教师可以做引导示范,让学生知道如何表达对小动物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对这些问题回答之后,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写对小猫思想感情的句子与片段,让学生反复体味,理解作者对于小动物的感情,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问题的针对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探究回答,这样就会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问题的递进性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水平各异,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应当按照分层递进原则,可以提出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当的有难度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促进思考,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对于接受能力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降低问题难度,要为他们提供发言与讨论的机会,对于他们暂时不能彻底理解的问题,要鼓励他们思考,对于他们的回答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找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對于那些学困生,教师首先要捕捉他们课堂表现的闪光点,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注重激发他们回答问题的兴趣,难度不宜太大,问题要具有递进性,由易到难,并对于他们回答正确的问题,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每个班级都存在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教师的问题设计应该因人而异。尊重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不同,让学生体会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通常靠感性认识理解事物,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趣味性决定了能否吸引学生,能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桂林山水美好景色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体验,对课文有一个初步了解。
  此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对于桂林山水有什么印象?感觉桂林的山水是怎样的?”“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句子与段落。”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作者对桂林山水是怎样进行描述的?你觉得哪个词,哪个段落更能体现桂林山水的特色?”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也更容易理解课文。
  (四)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的提问模式通常是自问自答,不注重问题对于学生的启发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状态,问题意识也很难产生,更谈不上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认识到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针对学习内容提出问题,产生问题意识,增强探究能力。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对于能够踊跃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如一支钢笔、一本绘本,都可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有的学生提问:“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有许多人还在破坏环境,如乱砍滥伐,环境对于人类生存如此重要,为什么还有人做出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事呢?”还有的学生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有责任保护地球,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在宇宙中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地球,但是现在河流污被染了,空气被污染了,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呢?”“除了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不是需要加强法律对于破坏环境行为的约束力呢?”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知识视野。
  三、结束语
  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注重提问对于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改革教学模式,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自主思考,喜欢与同伴互动交流。在课堂提问时要因人而问,分层提问,注重问题设计的启发性、趣味性、引导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张耀奇.有效课堂提问的基本条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2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