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各界广泛认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重要手段,同时随着国内外“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文章以莆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以“互联网+教育”为着眼点,探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及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大数据、云端技术等的开发利用,使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来,互联网在教育上的改革和发展也势不可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外合作办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缺少的途径。如何在“互联网 + 教育”的推动下进行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中外合作办学亟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1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人才培养的现状
  首先,“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生态模式。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全球的知识库形成,教学资源不断地得到扩充和丰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世界名校的教学资源,更可以大大地减少成本和时间花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其次,“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体,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是引导者和学习伙伴的身份。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网上学习、查阅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
  再次,“互联网+教育”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制作视频利用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对数以万计的学生传授知识,也可以进行教学直播,打破了传统因时间、地域的局限而导致的教育鸿沟。
  最后,“互联网+教育”优化了考核机制。在“互联网+”背景下,考核机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更有利于教育的自我进化,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符合社会符合国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正在蓬勃发展。互联网高速发展下的大数据、云端技术、网络平台等技术势必使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2 “互联网+教育”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莆田学院从2016年起实施中美合作“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以培养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人才为主)”项目。该项目是莆田学院和美国新奥尔良大学在长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共同举办的,本科学生采取“2.5+1.5”的教学模式。项目旨在引进美国新奥尔良大学优质办学资源,根据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2017年1月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正式成为AACSB会员)专业认证要求设计教学大纲,采用原版教材,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深度合作。目前该项目运作良好,已有近10位同学赴美继续学习深造。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的课程融合度、衔接度不够;国内能够承担课程的双语教师不足;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外方教师上课的效率不高;中美合作办学的人才考核机制不够完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质量。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改变,这必将引发传统教育的重大颠覆。同时高校关注的中外合作项目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互联网+教育”理念的影响,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巨大的变革。以莆田学院为例,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发生了极大地变化。如每年从美方引进教师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外教教学,将外方的教育模式真正地引入;加强对中方的师资培训,从全校调集双语水平高的教师进行课程任教;聘请台湾籍及外教教师对学生的英语进行加强训练;引导任课教师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更好地对接将来在国外的学习模式。
  2.1 “互联网+教育”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各项设施的完善
  教育需求倒逼教學资源供给,从中外合作办学的硬件设施上看,“互联网+”能够提供支撑中外合作办学改革的各类学习平台。莆田学院的在中美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和智能教室等,都是建立在先进网络技术平台基础上的全新教育模式。莆田学院的智能教室配备了移动学习终端、自由组合桌椅、自动录像等设备,方便了学生的远程学习,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满足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在软件设施方面,学校购置使用了超星、慕课等平台,教师可以录制视频发送至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讨论互动。在教学平台上,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和学习动态,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辅导,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
  2.2 “互联网+教育”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教育学者俞敏洪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比任何领域都更加欢呼移动互联时代,未来教育将是线上与线下相互融合的创新型合作办学模式。以莆田学院中美合作办学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所要教授的章节知识点的视频进行自主性预习(个人预习或小组集体预习),之后针对学生预习过程的问题进行线下指导和交流,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最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再发放相关知识点的练习、案例及拓展资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汲取知识。从莆田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莆田学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显示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接受混合式教学,并认为此教学方式更能够很大地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2.3 “互联网+教育”促进了中外合作办学师资力量的整合优化
  “互联网+”背景下,中方教师可以突破地域的局限,与外放教师远程探讨互动,其一教师可沿用最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其二可以让中方教师更加了解外方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   3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3.1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基础是要有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依靠合理科学的人才质量评价评估指标才能对人才培养质量作出正确的评价。在中外合作办学评价指标的选取上,要遵循科学性、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原则,从知识体系、学习能力、拓展能力三个层面进行构建。知识体系是前提,学习能力是关键,拓展能力是核心,三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依存,共同作用构成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知识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拓展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3.2 建立完整的专业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在各層面的专业培养环节中建立质量评价标准,实施责任到人且配以奖惩措施,搭建一套“Problem-Feedback-Problem analysis-Rectification”多循环的闭环质量提升系统。学校要对专业培养和教学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定期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探讨和监督管理。学校成立以院领导为首的教学质量监督小组,对于中外合作项目配备专门的监督小组,随时了解掌握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每个学期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或是个人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动态,促进中外合作项目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的有效实施运行。
  “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育理念,促进了师资力量的优化和整合,使得个性化学习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旋律。在“互联网+教育”视域下,其使用互联网进行办学教学的趋势势不可挡。中外合作项目尤其首当其冲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衔接好与外方的培养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国喜.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与师资队伍转型发展契合研究——以医疗健康产业管理专业为例[J].速度,2017(10).
  [2]尹晓菲,李继娜.“互联网+教育”视阈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河北省为例[J].理论专刊,2016(04).
  [3] 李辉周.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中外合作办学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为例[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
  [4] 张新明,何文涛,李振云.基于QQ群 + Tablet PC 的翻转课堂[J].电化教育研究,2013(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7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