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倾向与友谊质量关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以河北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及自我同一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友谊质量问卷、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507位大学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 2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和相关分析,使用Process进行中介分析。结果: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和手机成瘾呈现负相关,而和友谊质量呈现正相关;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个体的友谊质量不一定会影响到自己的手机成瘾程度,一方面频繁的网络社交增加风险,另一方面自我同一性抑制不良行为。
  关键词:友谊质量;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手机成瘾的路径模型
  智能手机方便了大众的生活,是人们必备的设备,然而手机的频繁使用促进了手机成瘾的发生。[1]手机成瘾是指由于不当地使用手机而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应症状。[2]认知-行为模型认为社交的缺乏的个体会为了增加社会支持而增加媒体使用,从而增加手机成瘾行为,这表明人际关系也会影响手机成瘾。[3]朋友是个体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群体社会化理论认为,友谊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本研究使用友谊质量代表友谊关系的亲密程度。已有研究发现友谊质量低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手机成瘾。[4]手机成瘾的路径模型也认为对关系的确认和寻求会促使个体产生手机成瘾。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的首要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而自我同一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固的同伴关系。前人的研究指出自我同一性较好的个体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更少产生手机成瘾和网络成瘾。故本研究提出假设:同时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华北理工大学发放问卷,剔除掉不合格的问卷后得到507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141人(27.9%),女性365人(72.1%),年龄在18.99±1.46岁的范围内。
  1.2 研究工具
  1.2.1 友谊质量问卷
  该量表由邹泓翻译并修订,信效度良好。该量表共6个维度,18道题,5点评分。将冲突与背叛的项目反向记分后,再将所有项目相加得到友谊质量总分。
  1.2.2 自我同一性地位量表
  该量表由张日昇教授修订,信效度良好。量表共3个维度,12道题,将被试在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加以组合,可以判定被试处于何种同一性地位。
  1.2.3 手机成瘾倾向量表
  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由周宗奎、熊婕等人编制,量表信效度良好。该量表共4个维度,16题,5点评分,总分越高表明手机成瘾倾向越严重。
  1.3 数据分析方法
  相关及共同方法偏差使用SPSS20处理,中介模型用Process插件验证。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问卷数据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故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首先进行球形度检验,发现KMO=0.84,χ2=8042.15,P<0.001,适合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共有12因子的特征根值大于1,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只有14.76%,低于临界值40%,共同方法偏差并不明显。
  2.2 友谊质量、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和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的友谊质量、自我同一性各维度和手机成瘾进行了相关分析(表1)。友谊质量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而手机成瘾同样与现在的自我投入和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存在显著相关,但友谊质量与手机成瘾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2.3 过去的危机和现在的自我投入对友谊质量与手机成瘾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
  使用Process插件,将手机成瘾作为因变量,友谊质量作为自变量,自我同一性作为中介变量,将年龄、家庭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作为控制变量进行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95%CI[-0.124,-0.050]),同时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直接作用呈正向显著,在该中介中发生了掩蔽效应。
  3 讨论
  自我同一性在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青少年通过与朋友建立亲密关系可以增加自身的社會支持,同时和朋友的交流可以提供一个反思个体行为的途径,而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个渠道明确自己是谁,进而促发展和完善对自己的认同感。根据认知—行为模型所述,适应不良认知是成瘾行为发生的重要条件,而自我同一性发展较好的个体更不容易产生适应不良认知,也就更不容易产生手机成瘾行为。[3]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直接效应为正性。这一结果与认知—行为模型的假设不相符,但支持了手机成瘾的路径模型。[3,4]现今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青少年最重要的交际方式,当个体想要维持或扩展现有的人际关系时他们就会增加智能手机的使用,而手机使用量增加的同时手机成瘾的几率也增加了。有研究证明现在的年轻人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来弥补面对面交流的不足,而且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扩大和加强青少年与朋友及同龄人的联系,而这些行为会使青少年们更容易沉溺于使用手机。
  本研究发现了自我同一性友谊质量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同时友谊质量也有可能增加个体的手机成瘾行为。但本研究仍旧存在不足,被试人数性别比例差异较大,未来可以增加被试同时均衡性别等因素来重新验证此结果。
  参考文献:
  [1]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3):222-225.
  [2]Davis R A.A cognitive-behavioral model of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01,17(2):187-195.
  [3]杨丽珠,徐敏,马世超.小学生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友谊质量的多层级中介效应[J].心理科学,2012,(1):93-99.
  [4]Jol Billieux,Maurage P,Lopez-Fernandez O,etal.Can disordered mobile phone use be considered a behavioral addiction? An update on current evidence and a comprehensive model for future research[J].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2015,2(2):156-16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编号:HB17SH034);华北理工大学大创项目“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手机成瘾倾向与友谊质量关系研究”(项目编号:X2016191)
  通讯作者:陈昕,吕少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12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