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以生为本,不断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探究,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重点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2-0070-02
  引 言
  小学数学在教育教学的开展中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由旧教材的应用题延伸而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它是指教师筛选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构建完整的数量关系,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解决问题概述
  解决问题是从一定的情境出发,通过探究活动、运用技能等,在活动目标的导向下,经过一些思维活动,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解决问题不仅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综合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想象等多种方法,还需要不断地观察周围情境,并反思其合理性,这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成长都是极具裨益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能只局限于解决教材给出的问题,还要使学生能从问题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利用已知的数学方法或策略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1.积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增强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和兴趣特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通过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帮助小学生更直观、生动地理解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不断地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2]。例如,小学生对故事类、游戏类的话题兴趣较高,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结合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意识,进而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2.优化问题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
  在进行问题探究之前,教师首先要对问题的探究方式进行确定,进而保障学生能够直观地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就可引导学生采用小棒来摆出减法的过程。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就能直观地看到“凑十”和“借位”的过程。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帮助其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师可采用设置题目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理解能力进行培养。教师可采用三个不同颜色的纸盒,在纸盒中放入不同数量的硬币,问其中一个颜色的纸盒中有多少个硬币。在对学生进行指导题目之后,学生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题目进行探讨,进而确定不同颜色的盒子是否具有关联性。这样,学生就要思考所列举的条件是否符合题目所给信息,解决问题需要一步还是两步等。此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提出、思考及解答的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
  3.巧用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画图策略是通过相应的图像,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图形,数学图形有着直观性、概括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明确题目意思和解题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率[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将问题与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基本的画图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画图解题意识。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分数时,教师就可将图形与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在“1/2”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先画出六个苹果,让学生分别猜六个苹果的“1/2”是多少、“1/3”是多少、“1/6”是多少。这种画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当借助图形进行辅助教学,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厘清数学知识与图像之间的逻辑关系,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数学图形,有效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时,教师可利用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如三角板与量角器。在已知两条边的情况下用三角板可以轻松地将三角形勾画出来;在已知三角形一角度数的情况下,量角器无法进行三角形的勾画,此时学生就会发现,量角器教具是无法画出三角形的。再如,在教学素数、合数、奇数、偶數时,教师可通过集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奇数与偶数之间并没有交叉点,这也就意味着非零自然数必定属于偶数或者奇数。
  4.促进学生主动评价和反思,培养学生合作解决数学问题的素质
  在教育教学不断的改革创新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问题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在互相评价与互相质疑中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评价和反思是一个情感与认识共同作用的过程,学生通过评价可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可以探究到更好的问题解决策略。学生在学习新知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已学的内容做出综合的分析和评价,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学习新知中反思,可以检验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对自己所用的解题策略和成果进行评价;在学习新知后反思,可以对学习结果与学习经验进行检验、互评,进而获得最优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这也是当前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师生之间不仅要进行沟通交流,生生之间也要进行沟通交流,这样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与质量。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明确组内成员的任务,对不同数学水平的成员要科学地进行分配,以实现互帮互助。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动态观察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点评和反思。
  结 语
  综上所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必然条件,教师与学校都要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拓思路,在全面、深入研究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位,探究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童杨杨.浅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6):69-70.
  伍渊泼.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9(32):33-34.
  苏佩.有效结合画图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7):167.
  作者简介:梁英瑞(1980.3—),女,壮族,广西靖西人,本科学历,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