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几年,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中,教师都开始结合核心素养的理念进行教学。高校及社会也慢慢认识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德育水平。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把培养造型表现能力放在首位,使小学生通过造型表现活动,锻炼自身的艺术审美观,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需要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造型;表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43-0081-02
  引 言
  造型表现能力是一种以挖掘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为基础,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利用不同的材料去设定主题,并能够自主创造出具有丰富意义的作品的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具有自主性、丰富性以及趣味性等,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丰富的创作,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激情。通常情况下,学生若在低年级时没有绘画创造能力,到高年级后就会失去绘画的兴趣。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多种材料呈现精致作品,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主要研究特殊案例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呈现出精心设计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多种材料、多角度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力。造型表现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创作,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程教案[1]。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7课“梦中的远航”时,教师通过每张圆形牛皮纸的方式呈现作品,让学生自我感悟,仿佛通过望远镜来描绘梦中的远航景色。在课下,教师要展现出富有功底的远航景色,把学生的作品贴在周边,让师生的作品同时进行展示,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在进行四年级上册第12课“儿歌和童话”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扇柄来承载作品,让学生联想儿歌出现的场景以及童话故事中的场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在某个午后,大树底下传来的阵阵歌声,以及在临近睡觉时,父母在床边讲的童话故事,用这种形式来记录自身美好的童年。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的白纸作画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素质教育阶段,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知识点和示范画图,然后学生再动手绘画,这种方式导致学生在单独绘画过程中容易分心,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以及认知水平,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降低绘画难度。
  例如,在教授苏少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0课“头饰和帽子”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激发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悟到色彩和造型的魅力,总结看到的头饰和帽子的特点,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知识讲解环节,教师讲授知识点,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头饰和帽子进行总结,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环节进行师生互动,首先教师简单展示利用手中材料做出一个简单的头饰或帽子,其次让学生分组探讨怎样才能利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不同的头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做出一个具有特色的头饰和帽子,最后展示作品,由学生评出最优作品,并对其进行奖励,或者让学生带上自己做的头饰和帽子进行节目表演等,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三、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认知和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具有差异性等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起到引导、帮助和分析的作用。首先,教师需要以课题为中心,设计问题和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知思维导图,并进行灵感的创作。其次,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集中思考,进行联想和寻找灵感,辅导学生画思维导图,进行绘画创作。最后,教师组织点评和总结,团队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第13课“叶子片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课时导入叶子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子分布的形态,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形態和纹理,并向学生讲授叶子的功能、特性,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进行归纳总结。在创作过程中,采用由树叶联想的故事进行创作绘画,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体会树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想象,以树叶为中心进行思维导图的创作,并把自身的想法通过图像或者文字表现出来,最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整理以及分类,收拢思维。通过联想的叶子故事(精灵世界、叶子城市等)进行构思创作,教师需要进行巡视指导,使学生顺利画出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树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多媒体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视觉、听觉、感觉上获得全面认知,改变了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用多媒体使教学形式变得多样化,使抽象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材开发课堂内容,通过视频或图像等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直观展示。教师在传统的课堂中很难快速地转换图片颜色,但是教师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改变一幅画的颜色,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认识到作品色彩变化的魅力。
  例如,在苏少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三原色三间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欣赏不同色彩的图片,并指出几幅图片的颜色,之后告诉学生这些不一样的色彩主要通过三个神奇的颜色转变而来的,然后通过视频展示三原色,通过Flash动画展示由神奇的三原色调制三间色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学习红、黄、蓝这神奇的三原色,了解大自然拥有的色彩种类,让学生通过直观展示掌握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点,使课本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从而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之美以及不同色调的画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认知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从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创作思考。此外,教师需要重视美术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神奇魅力,培养小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做到授之以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苏鑫.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31.
  作者简介:曹西莹(1991.6—),女,江苏东台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24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