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能贯彻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在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实施的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弊端。本文首先分析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发展现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11(a)-0207-02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高校在对本科生实行班级制和年级辅导员制的同时,聘任一些在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等方面比较优秀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导师,并且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负责对本科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专业上的辅导、科研上的指导的教育制度。本科生導师制能贯彻全面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彰显出高等教育的品质与价值[1]。
  15世纪初,英国牛津大学开始对研究生实施导师制。19世纪70、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开始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为了让学生更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哈佛大学开始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的其他高校开始推广和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我国把这项制度引入到本科生的培养之中。竺可桢和费巩等人于1937年在浙江大学最早试行本科生导师制,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得到推广。我国高校从21世纪开始陆续实行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以及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分制和选课制,从而促使本科生导师制也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北京大学在2002 年开始试行本科生导师制度,而浙江大学在2002年开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度。由于这些在社会上具有较高认可度和知名度的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之后,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从而在高等教育界引起普遍关注。随后,其他一些高校也相继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适合本校的本科生导师制[3-13]。
  2  本科生导师制目前存在的弊端和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在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很多弊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导师制的本质是“精英主义教育”,所以我国高校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形式意义大于实质价值”的现象。目前我国导师制在诸多高校实行的过程中表现出以下几种问题。
  2.1 导师与学生比例过低
  自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实行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从而导致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截止2019年高职扩招的100万人,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但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目前大部分普通高校的导师数量不足、师生比例过低,这是因为大部分高校还处在师资队伍的扩大和完善阶段。事实上,由教育部官网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截止到2017年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专任教师为1150467人,本科生为16486320人,师生比为1:14.33[14]。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3,普林斯顿大学的师生比例为1:6。这样比较,我国普通高校师生比例就比较小,而且加上各高校选拔本科生导师的时候又有一定的规定,也即是说不是所有专任教师都可以胜任本科生的导师。根据各高校的选拔要求能担任本科生导师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教师。事实上,这部分教师多数情况下既是教学方面的中坚力量,又是科研方面的主力军,甚至还有部分教师担任一定的行政工作。这样就会造成导师的数量不足,导师与学生的比例过低,进而影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2.2 导师的职责不明确
  目前我国高校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还并不成熟,事实上,很多高校采取的是导师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并存的管理形式。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针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而导师的主要负责指导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学术能力和科研素质。从职责范围上讲导师与辅导员的职业责任是不同的。但是目前在诸多高校中,对导师与辅导员或导师与班主任的职责划分不太明显,从而导致三者之间的工作范围发生交叠,进而影响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效果。
  2.3 本科生导师制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本科生导师制,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偏重于这项制度存在的形式。探究其原因无外乎本科生导师制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大多数高校在对导师制的考核、评价、反馈、激励和督导机制方面没有系统的规定,而且导师制的活动经费和奖惩体系也不完善,从而导致导师制逐渐流于形式[15]。比如在高校制定导师待遇及考核方式时,多规定“导师工作任务计入工作量并纳入薪酬体系”[16]。但是导师的指导工作量不好量化,而且对学生的引导效果不是立见成效的。因此,对导师的考核评价无法具体实施,进而对导师的绩效和奖惩就不明晰。
  2.4 导师指导方式有待改进
  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性辩论的习惯[17]。因此导师的指导应该侧重于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在现实中,学生对导师的指导并不满意。探究其原因多于导师的指导的方式、方法或指导内容有关。在我们针对几所高校学生进行的访谈中,有学生反映:“感觉每次见导师就是汇报一下最近的功课学习进展和生活问题,并没涉及到课题的学习或项目研究。”还有学生反映:“导师只是每学期开学或结束请我们聚下餐,并没有更深层次的交流。”我们现在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张师生互动式学习,但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缺乏应有的互动。   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
  (1)扩大导师队伍,成立兴趣小组。
  针对师生比低的困境,需要扩大导师的队伍,加大本科生导师制的师资比例。但现实条件制约着无法实现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全方位指导。从而还需要成立兴趣小组,导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自己所带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定期分组进行指导, 这样就可以提高指导效率。
  (2)明确本科生导师的工作内容。
  导师指导工作内容明确,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就具有针对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会畅通。比如,导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指导学生完成这个方向的一个小课题或引导学生申报这方面的科研启动项目。这样的指导就具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
  (3)完善本科生导师的评价考核机制。
  要真正落实导师制,实现导师制的精髓,就需要导师投入满腔的热情和大量的时间及精力。这些就要求激励和调动导师对本科生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因而对本科生的考评机制应该尽量把考核内容具体化, 盡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并且奖优罚差易于实施。另外,为了让导师更重视这项工作, 不妨把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考核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以及职称晋升等挂起钩来,以便更好的完善本科生导师制。
  (4)改进本科生导师的指导方式。
  导师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指导理念,磨炼自己的相关技能,增强自己的指导智慧,挥洒自己的指导魅力。实现“开放、民主、合作、互动”的指导学生方式。建立良好的合作性师生关系,以兴趣小组或课题研究为中心组建依托导师为带头人的学术团队,师生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2] 薛晓春,许明.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4(2):2.
  [3] 徐艺,李文龙,周仁燕.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8(44):25-26.
  [4] 金锦花,王竞娴,任云生,等. 本科生导师制实践与思考——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回顾[J].中国地质教育, 2018, 27(4):45-49.
  [5] 代姗.南京大学本科生导师制调查研究[D].南京大学,2016.
  [6] 周青,汪杰峰,胡佳.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模式创新——基于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4(4):111-116.
  [7] 付轶.我国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8] 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6(4):429-434.
  [9] 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 江苏高教,2006(3):84-86.
  [10]嵇敏,柴志尚,杨丹.对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的实证研究——以河海大学为例[J].科教导刊, 2017(15):45-47.
  [11]陈志忠. 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12]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大学为例[D]. 河南大学, 2015.
  [13]David Palfreyman. The Oxford Tutorial:“Thanks,You Taught Me How to Think”[M]. Oxford  Centr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2001.
  [14]2017年教育统计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
  [15]丁斌,刘青,何宜军.本科生导师制的现实困境与模式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6(11):16.
  [16]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新生导师制实施意见(试行)[EB/OL].http://jwc.bnu.edu.cn/gzzd/123531.html.
  [17]Ted Tapper and David Palfreyman. Oxford and the Decline of the Collegiate Tradition [M]. London :Woburn Press,2000: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25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