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展有效教学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燕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由此可见,阅读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每个语文教师要在充分认识阅读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有效教学,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语感、增强理解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有效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7-02
  一、预习阅读。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阅读也不例外。学生通过预习阅读,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听课时就会有针对、有选择的听,从而提高听课效果。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常常被教师忽略,他们认为预习阅读就是一个形式,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之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在预习阅读中,教师缺少有效的预习指导,学生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效果当然不理想。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阅读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改理念,设计“导学案”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学生阅读。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八年级语文《社戏》,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经历。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值得教师引领学生认真阅读、细细品味。要想调动学生预习这篇文章的热情,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出示这样的导学案: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整体阅读,并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最后,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精读,这一次的阅读就需要学生认真理解一些关键词语,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朗读课文第1至3段,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具体体现在哪?这一部分在全文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教师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分段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中心。
  通过这样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认识到作者通过记叙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感情真挚,富有感染力。
  二、猜测阅读。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对一些不认识的生字词也轻易放过,更不用提理解语言以及捕捉语言中蕴含的深层次含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猜测阅读的方法。猜测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边猜测边阅读,当然这种猜测不是不着边际的乱猜,而是根据语言文字或上下文进行合理的猜测。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八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为例,这是一篇阐述事理的说明文,作者用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把这门科学介绍的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先让学生反复阅读题目,然后问学生:“大自然怎么会说话呢?你会想到一些什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测,这篇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表意见:我猜可能是自然界中的一些生物现象代表着每种自然现象,像燕子低飞就是下雨的征兆;我猜这篇文章可能是说明文,并且是介绍大自然的说明文;我猜……。“你们猜得对吗?我们需要从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阅读中,提高阅读的效果。
  不仅可以对课文题目进行猜测,还可以针对课文中某句话或某段进行猜测。虽然这种阅读的方法会消耗较长的课堂时间,但从长远看,它对于保持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的带着问题阅读、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保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如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动书”的习惯,只要阅读,就要有批注、有笔记、有摘抄,要留下阅读的“痕迹”。如用不同的符号作上批注。可以用波浪线代表有争议的内容、用直线表示好词好句、用括号代表不明白的内容。还可以在空白处写出自己阅读时的心得体会。读完后,要把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词语摘抄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提高语感。學生如果能坚持这样阅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组织好阅读教学,通过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危富华.阅读,悦读——论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中). 2016(08)
  [2]米拉迪利·亚库普.论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6(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6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