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社会需要为导向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大量基础会计核算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会专业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要求,面对严峻的形势,围绕新课程标准探究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成为目前高校探索的重点。本文通过阐述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问题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找出解决的对策,旨在改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 需求分析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新时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实施。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发展会计教学理论,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技能的重视程度。培养出的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推动我国财会专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一、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手段、方法存在不足
  1.会计实践教学安排不足
  在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会计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实际企业用人中更重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这样出现了供求不一致的矛盾,学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会计专业发展前景。会计作为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保证学生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学校应当根据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实践教学。
  2.教学手段单一、落后
  在当前财会专业教学中,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教学互动模式缺乏或单一。虽然电子教学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情况只是把板书的内容移到PPT上,理实一体化教学并没有有效结合,业财融合没有落到实处,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单调而落后的教学方法并没有多大兴趣,不利于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
  3.实践案例滞后
  在当前实践教学中,财会实践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未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但目前,实践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案例比较单一、传统,所设计的技能操作主要以单纯的凭证账目为主,对企业所涉及外部的联系方面较为空缺,随着金税三期的进一步升入显现出财会教育的时效性不足,所学到实践内容严重滞后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后,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学习和掌握,依然无所适从。
  (二)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
  从目前高校财会专业的师资团队来看,多数教师是出了毕业学校校门直接进入教学学校的校门,本事就缺乏实践经验,使得这部分教师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不能根据社会工作需求进行教学,没有达到理论实际的有效结合,不能为学生分析透彻。只会单纯分析理论知识,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中所面临的主要实际问题被忽略,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脱节,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由于财会专业是个实践性时效性比较强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力的强弱对学生会计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高校政策导向是鼓励学校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必须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定时参加财会工作实践,保证教师理论知识能够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具备较丰富的实践能力。可是,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加之年龄家庭等因素往往体力、精力有限,导致财会专业教师参加实践和理论学习的机会较少,使教师实践经验与工作需求脱节,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财会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1.财会实训课程安排存在缺陷
  在实训内容方面,每门课程自成一派,相应的实践课程无外乎是针对本门课程在进行账户处理,机械重复的根据理论知识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填制各种凭证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会计工作局限于本门课程与企业内部,而这只是财会学科课程的一部分。这些课程所配套的财会实训课程并不能够充分模仿实际工作内容,训练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具体的业务流程,只注重某一个点的掌握,没有站到全局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更达不到岗位之间的配合问题。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在现实中所需的会计专业技术水平,不能满足企业财会专业实际工作需求。
  2.教学材料内容存在缺陷
  学校的实践教学应“业财融合”,并与企业财会工作岗位涉及的工作内容相结合。目前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恰恰相反,分析其原因,发现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能根据实际新经济形态下的行业(如电商行业、物流行业)经营特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所以,实践实训教材的实用性仿真性直接影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现行的教材往往是学校、教师同出版社合作更高层次教育教师的研究著作出版,作者本身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不够仿真写实,地区行业特征相对模糊。教材中涉及的改编资料不足,练习题与基础知识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时效性较低。而实践教材仿真程度不高,也就不能为课后练习和实际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导,不能满足当下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各种新式问题,就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二、完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对策
  (一)改进财会实践教學模式、方法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对会计人员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为了适应技术的变革和社会需求对会计人才的变化,培养方式与模式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根据企业的需求增强学生对企业制度解读并编写完善合约的能力、业务分析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实训课程不在是以算、记录、报表为主而要增加决策、管理和分析财务数据的能力。紧扣社会岗位需求,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对于财会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师要摆脱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主开展教学,多使用翻转课堂,将课堂变为思维碰撞的交流场所,启发、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与实践;课程内容上将企业的流程简化,重点了解企业实际业务如何与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对接,而对核算部分不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业务的解读和训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知识应用的能力。其次,会计实践教学要由“教学生做会计”转向“如何引导学生用会计”。在教学设计中可通过设工作情境,开展财务、业务角色岗位分工式训练,让学生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与内外部价值链活动,去解决具体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重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新时代需要新商科培养新人才的要求,根据学校财会专业特色进行课程教学的整体系统设计,构建以突出能力实训目标、实训过程,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项目任务为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这样才能提高实践课程的质量,使学生毕业时综合素质得到保障学校专业得到长效发展。这需要学校通过深入且广泛的专业需求调研和地区调研,分析确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及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指导学校落实具体课程教学设计,并为课时空间留有弹性。
  专业课程开发必须要与时俱进,跟上企业需求的步伐。对比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和安排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理论课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正确的指引下逐步明确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按工作流程完成会计工作习惯。其次,将部分课程教学内容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其他所有相关的非财会课程当中去,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今后职业发展能力如自主学习、人际交流、团队协作、问题发现与解决、会计思维、数字应用等“核心能力”。同时配合以“工作任务导向”的会计专业理论核心课程,从能接触到的会计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运用会计逻辑思维进行工作,同时也更有助于各会计专业知识的衔接与融合。
  (三)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企业需要实践工作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学校需要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需要既能引导理论知识学习又能讲述实践专业经验的老师,通俗来讲,就是既熟悉教學,又具备专业实践经验与能力的教师,也即“双师型”教师。高校在完善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说是学校学科的重点。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强化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希望获得丰富会计岗位工作经验。这个过程中需要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会计工作岗位实践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岗位实践经验,让教学不再“纸上谈兵”。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财会专业骨干培训,创造条件让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积累会计岗位实践经验,丰富他们财务岗位实践经验,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及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业务水平。为改善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专业课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为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后盾,完善学校的学科建设。
  总之,在财会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紧跟市场企业的需求,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应当和市场进行接轨,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会计法规和准则、会计核算规程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财会专业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郑顺敏.会计大数据时代:会计云计算[J].财经纵横,2014, 29(11).
  [2]王芬,刘岳兰.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A].财会(2016)19号,2016.
  [4]高丹桂.地方高校非财会专业财会类基础课供给侧改革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4).
  作者简介
  邓娟(1984—),女,籍贯:甘肃静宁,硕士研究生,兰州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5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