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钱学刚

  【摘要】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故本文主要论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83-01
  由于语文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学科,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充分发挥创造力,激发学生积极创新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另外,教师还要转变目前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四个方面入手,讨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思考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个体的思维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高中语文阅读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从矛盾中质疑、从反方向质疑等方式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各个方面进行质疑,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思维在运转的过程。因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句子语法分析、开展辩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祝福》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读一遍,然后通过回忆《孔乙己》导入新课,并设问:“祥林嫂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什么死去?又为什么在死之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和理解力,再次通读全文,并带着问题读课文,其意义比单纯读一遍课文更深刻,学生有了阅读目标,自然会在大致方向上大放异彩,多多发挥思维能力。当学生再次读完课文时,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分析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表达祥林嫂的现状和悲惨,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不仅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还学会利用抽象思维能力思考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审美活动是学生对课文中的美的因素进行感知、欣赏和评价的一种心理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从美的角度审视阅读材料,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和再创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准确的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怀着激情去阅读、理解、提问、分析课文内容,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语文感受能力。这种情感的激发促使学生在理解課文内容的过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感受当时的情感,以达到与作者感同身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学习该文章。可见,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学生精神层面的丰富和提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促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故都的秋》时,作者重点描绘了故都的清秋美景,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揣摩作者的语言用意,感受本文隐含的作者情感,并找出文中有关语言在表情达意上的内在联系,从而领略故都的秋色、秋声和秋味。学生通过阅读分析,体会到:郁达夫通过写“思秋、赴秋”的片段来表达自己对北国之秋的向往;通过“赞秋”以叙述故都的秋景,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之情;最后通过“恋秋”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三、培养学生的语感应用
  语感最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感觉”,但它又不是毫无头绪、纷杂不清的,而是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悟能力。这种感知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然而,对言语材料的研究仅停留在表层意义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领会言语的深层意义和情味。因为语感更多的是捕捉、挖掘语言文字内在的信息,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准确理解。然而,语感应用取决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感悟力的强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应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中的《我与地坛》时,开头有这样一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乍一听,觉得这个句子似乎有语病,但如果将它放入文中并结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就能了解到“不可思议”是指那些作者从来不曾留意的小事而现在竟然会给他带来如此大的震撼,这样写既让学生理解了句意,又会吸引学生继续往下阅读。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是一个整体,是语感能力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由于社会环境在不断变化,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现象层出不穷,给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元化的信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保证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由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可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达到以德启智的目的,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每一位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通过解释“装在套子里的人”指的是在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结构分析,让学生明白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是像课文里的别里科夫一样,顽固守旧,害怕变革,最终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通过别里科夫这样的反面教材,促进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奋进,不仅要做新一代的年轻人,还要做优秀的、创新的新一代年轻人。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功能,发挥文本内容的影响力和文本形象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兰明.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J].新教育:海南,2014(19):45.
  [2]翁进迁.语文阅读教学与语感培养[J].文学教育:下,2008(8):108-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775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