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莉

  摘 要:近年来,护理专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专业规模也不断扩大。不过因为该专业的高等教育发展较晚,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下文将对我国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科学定位护理专业学科
  在定位护理学专业时,要求在基于提升整体护理学专业师资队伍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工作性质、职业特征以及社会需求来进行研究,将其与教育层次、就业岗位区别开来,并实施合理定位,具体可由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学科性质具有文理特性。人是护理专业的直接服务对象,由于人不但具有生物、自然的特性,并且还有着社会学、人文学等特性,所以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具有文理学科的特性。第二,工作性质具有知识、技能以及技术等综合素质。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护理人员不但要具备护理学、治疗学、疾病诊断、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知识,同时要要求能够具有较强的技能,确保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第三,职业性质具有服务性。护理工作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其具有更强的服务性,要求护理人员能够细心观察患者的身心状况,并能够主动热情的提供服务。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需要具有爱心、耐心以及包容心,能够主动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不但要将相应的护理方案落实下来,同时还需要正确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来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能够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所以护理工作是一项对于知识、技能以及职业态度具有较高要求的积极主动服务的工作,所以在定位护理专业科学时需要具有一定特色。第四,医院是其主要就业途径。护理专业除了一些高层次教育人才毕业后进行教学之外,其就业途径主要是到各类医院与社区保健机构当中,生理或心理上存在异常的患者则是其服务对象。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能对自己负责的性格、心理以及病情各异的患者进行有效管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能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来对患者的心理动态进行观察与掌握。第五,工作具有独立性与配合性的特点。医生与护理人员都是医疗服务中有机统一体,护理人员要求能够有效配合医生的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与协作能力。不过护理工作同样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侧重各有不同,互为补充。护理人员可能不需经历医生开颅破腹的惊险,不过护理人员能够激发患者内在力量,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帮助患者维护健康。所以,护理人员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养,而且还要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方可将工作的特殊性、独立性以及工作价值体现出来。
  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分析
  (一)在整体上提升护理学专业学历层次
  护理工作社会认可程度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护理专业学习层次不高,而且工作内容是辅助附属于医生,学科特色不明显。所以要想有效转变该种现状则需要提升护理专业的学历层次,形成医护人员为相同目标由各个角度开展工作,平等、互相促进的局面。
  (二)实施不同层次培养
  在对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要采取分层次培養的方式,确保不同社会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第一,需要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打造出优秀的教学科研型人才。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护理学的师资队伍进行充实,提升其科研能力,打造学科特色,将护理专业和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差距减小。第二,合理发展专科与本科教育。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以对护理专业的办学合理放宽,不要将其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许可采取相同办学标准。不同层次教育定位不同类型的学生,技能型、管理型与科研型人才培养的区别开。
  (三)发展特色护理教育
  由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种功能多样,所以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应当要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应当要结合实际社会需求来培养出各类专项护理工作的特色护理人员,例如老年护理、家庭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危重病人特殊护理等。每个院校均需要结合其教学条件与师资情况来打造自身办学特色,切实将护理专业教育打造成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专业教育,将护理学的学术影响提高。
  (四)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完善
  在进行护理专业职业教育培养过程中应当要建立与运行新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护理学的特点凸显出来,切实围绕认识人、帮助人、理解人的观念来对护理学的教育目标与计划进行修订,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还应当要结合护理学的人文、社会、自然学科特性及其服务型的特点,来合理增加对护理人员人文社会学科的教育力度,科学增设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际沟通学等课程,并有效整合已有课程,如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实现整体护理专业教学实力的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护理专业作为我国医学的一个重要专业,相关部门与工作人员应当要重视对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发展,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与我国发展要求相符的培养模式,形成准确的学科定位,推动护理专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宫飞,张妮.加强高职高专院校中医护理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2-34.
  [2]朱林美.运用新理论深化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6(47):261-262.
  [3]孙永波,宗美娟.关于高等护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及其相关问题的探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6).
  作者简介:马莉(1983-),女,苗族,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0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