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培智数学范畴针对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杨亦超

  【摘要】本文以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着手,针对培智生活数学的课程内容,提出具体研究方法,切实有效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生活数学  智障学生  生活适应能力  分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G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210-02
  一、起源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教给知识,是为学生以后顺利从事相应活动而准备。
  19世纪末29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点,强调了教育的生活意义,揭示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中,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以致用。
  纵观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1]十个课程的标准,突出强调两点:一是强调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选择的内容要体现生活性;二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培智学校课程标准中将数学学科定义为生活数学,更是强调应该将学科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初步思维的能力,为其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界定
  智障也称为智力落后、智力残疾等,是指人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的障碍。判断智力障碍的标准,应当从智力和适应能力两方面考量。智力水平是与身俱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则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获得。对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为其提供对应的教育教学指导,为其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三、方法
  就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1]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各个学段中均安排了“常见的量”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常见的量”是培智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学内容,也是感知生活的基础。包括各种各样的量(长短、大小、方位等)、时间、人民币等内容。在教学此类内容以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出发点,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习得,我做了以下尝试:
  1.情景促感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数学源自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学生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较为熟悉或贴近其生活环境的氛围中学习,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让学生尽量在已有的认知环境中感知新的知识,让学生对新知不惧怕,更易更快接受。
  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的实际,收集学生每天的起居时刻表,包括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上学、几点午饭、几点放学、几点晚餐、几点睡觉等,通过起居时刻表区分白天黑夜,认识整点。让学生说一说每天都做了什么事情?大概是几点钟,根据老师的引导给出的时间,让他拨一拨时钟。这样个性化的设计,让生通过自己一天的生活来认识时间,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习得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从而培养了其适应生活的能力。
  2.游戏促认识,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游戏不仅可以调动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同时可以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因此,我善于在教学中设计小游戏进行巩固新知,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形成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5元人民币时,在认识了1元、5元的人民币后,就设计购物的游戏。将商品标上价格,教师扮演售货员,请学生当顾客购物并完成付款;之后可以与教师互换角色,请学生扮演售货员或选择喜欢的角色,循环游戏。在游戏中不仅训练了学生计算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使用人民币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3.动手促提高,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空间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动手动脑,鼓励思维,以提高认知。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大小”时,不仅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摸一摸、抱一抱感知物品大小的区别,还让他们穿一穿太大和太小的衣服加深对大小的认知,并且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方式巩固对大小的认知,要求学生尝试表达 XX大、 XX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动手感知,在操作中鼓励思考,有效的习得。
  4.分层促发展,培养生活适应能力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提出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如同世界上无法找到两片完全一样的叶子,智障学生由于其自身发育水平更是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而集体授课中无法长时保证“一对一”教学,给予每个学生的单独教学时间有限,我们经常采取的是对其分层,根据相应的学生程度,提供个别化教学,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以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为他们在离开学校后能自理生活打下基础。对智障学生的教育应该围绕生活情境展开,让学生多动手,在游戏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为其提供个别化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4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