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蒲得喜

  摘 要: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曲折、重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变化的过程,学生克制一个坏习惯和形成一个好习惯,绝非是一时半刻能达到的。只有家庭、学校的共同配合,才能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才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关键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15-015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5.075
   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等从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影响深刻而长远,行为习惯形成的最好时期是小学阶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为学生终身受益打基础的。但是我觉得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家校配合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家庭因素的影响对于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单单靠学校的培养,还受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家长与孩子朝夕共处,家长的行为习惯起着引导作用,因此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教育。我们都知道,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家庭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因此,办好教育,家庭和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
   1.从国际现状看,美国、英国、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第二个孩子出生前夕,就设计了帮助父母养育孩子的“空中摇篮”。英国学者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创立的“认知发展学说”就是以儿童出生以后的家庭教育为起点而深入研究的。
   2.从国内现状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渊源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有关家庭和亲情的故事,如:画荻教子、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而我们熟知的《游子吟》,也从另一个侧面生动表达了炎黄子孙那种深厚的家庭情结。中国南北朝后期的文学家颜之推就撰有名著《颜氏家训》。我国的“幼教之父”陈鹤琴写过专著《家庭教育》。但从当前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独生子女众多,家长溺爱孩子的、放纵孩子的、对孩子粗暴的等不良现象出现,导致青少年骄横、自私、孤僻、攻击、厌学,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极不平衡,要想从根本解决这种不平衡,就要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教育要从家长本身做起,从教育常规入手落实。生活中的家庭常规有很多,在家庭中尊老爱幼、互谅互让,从小养成按时学习、生活、劳动等习惯。家庭既是所有人人生起点的地方,也是所有人“梦想启航的地方”。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他们从刚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古人说“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因此,家庭教育是关于如何做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涉及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常言道:“养不教,父之过。”青少年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家长,更要担负起孩子的教育责任。目前,对家庭有许多重要的论述,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等。尽管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但不论时代和生活不论怎么发生变化,家庭教育是我们永远都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作为处在社会发展洪流中的家长,更要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充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不断促进家庭和睦,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亲情,使他们健康成长。
   二、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让学生懂得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哪些。而学校必须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他们学会做事情、学会认识了解、学会生存、学会交流合作。
   1.师生要认真学习相关条例。要以《小学生守则》为准则,重点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制订开展教育的具体措施,教导学生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用语言要文明,待人要有礼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起点低、坡度小、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从学习行为习惯、劳动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作为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查表对标,引导学生形成自觉的行为。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设定月目标,作为较长时期内的发展目标;同时设定周目标,作为短期内的发展目标。在每个阶段内,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行为要求,鼓励学生对照目标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这些目标的设定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次更新,对于学生的缺点教师要及时引导让其改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学校要重视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不能只教书,不育人,不能当“教书先生”,而是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学生做表率,教育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学生一天的生活中大部分时间与教师在一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感染很大。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认真探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把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教书育人”切实记在心间,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自觉站在育人的高度上进行教学。每天早晨,学校领导、值周教师、学生代表应当在校門口迎接学生,师生间互相问好行礼。每个星期一应该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教师正规的礼仪动作会给学生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灵播撒了行为习惯养成的良好种子。    3.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作为教师每天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最多,学生效仿最多的当然就是教师了。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模仿,在生活中他们常常会模仿自己看到的一些好的动作、会学习模仿去做一些事情。当然对一些不好的举动和事情也会去模仿。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考虑自己的动作行为会被学生时时刻刻在模仿着。教师就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为学生终身留下良好的行为习惯。
   4.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学生以鲜活的生命个体获得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场所。因此学校必须要善于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比如:班会、班队活动、实践活动、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教导学生正确认知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领悟,形成适合要求的规范的行为向导。学校要采取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法制副校长讲、学生讲、班干部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念头,自觉配合学校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家校携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必须主动和学校教师配合,共同携手为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做出最大的努力。这也是一个家庭肩负的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任。
   1.家校携手,形成教育合力。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是一部分时间,而大部分时间则是在家里度过,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因此,教师一要让家长监督好孩子的行为;二要家庭和学校联手共同创造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优越场所。发现问题及时和家长沟通,叮嘱家长多关心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应对策略,及时矫正。平常,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多种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有充足时间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微信、QQ来交流;在时间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直接打电话的方式与家长进行交流,使家长有针对性地督促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长,也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并了解掌握《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方面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让孩子做到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教育实效性。
   2.家校配合,构筑良好育人环境。家庭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优秀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日本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家长要以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给孩子树立榜样,从正面引导和教育孩子。教师则可以通过家访、实行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指导家庭教育。促使家长了解并积极配合学校贯彻落实好新《守则》和《规范》,改善家庭教育的一些消极做法,共同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只有家庭和学校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不仅仅是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还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社会发展面貌和民族精神。作为每时每刻和学生在一起的教师,就要付出最大的心血,仔细深入地研究孩子的成长规律,使他们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家乡、对家庭有担当、有用人才。由此可见,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国家、民族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汉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M].海豚出版社,2005.
  [2]青華.这样培养好习惯[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万淑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5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