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方坤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更新,在市场经济领域发展也逐渐深入,适应了更多行业发展的技术性需求。因此,社会对于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促使高校教育学科也有序设立。计算机应用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学习中,学科成果却较为缓慢。本文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困境,进而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应用技术  困境与出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2(a)-0254-0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门系统性的信息技术专业,因其拥有丰富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计算机技能,进而在社会上适应更多岗位需求,而成为热门报考专业。但是实际上,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专业的就业率却偏低,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由于学科建设环境薄弱,无法真正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对此研究分析。
  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概述
  就现阶段而言,高职院校本末倒置,并未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更注重的是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光从字面上来看,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加强调的是应用,而不是计算机,但是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往往将计算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更为侧重于围绕着计算机的各项技术资源进行培育。因此,当教学资源不够支撑成本以后,为了节约资源,更加侧重于理论知识点,而不进行实践基地建设,片面的认为只需要传授计算机知识,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部分学生学习这一专业的直接目地是为了在社会就业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可以适应更多技术岗位需求。从这一专业的概论和介绍中,也不难看出,它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二级学科,更为突出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及教学成果。在一级学科中,它主要阐述的是许多理论,而在应用学科,则是将这些理论知识发散,能够匹配更多社会需求。以新兴建筑工业为例,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帮助建筑自动化进行操控和测绘,而在设计领域,则是帮助设计进行实时调研和跟踪反馈。因为适用渠道不同,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知识也相对不同。所以在如此庞大繁杂的教学体系中,如果仅仅是一股脑地进行传授,学生很难消化。而实际上,高职院校就是这样做的,而且除此以外,还有其它问题[1]。
  2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面临的困境
  事实上,除了因为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未能搭建以外,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者与工作者也并未真正熟悉这门专业,也没有对其课程进行研究分析,所以很多课程都只是盲目的分配一个教师进行按部就班的传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对于所有知识都是带着相同的主观思维进行创造,很容易出现导向性错误。以计算机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来说,远型遥感系统可以操控信息数据,但是如果建立网格状云平台,利用数据侦测技术对信息分解,可以更快的搜集数据,但是有关教师并没有将这两个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而是按照原本的课程进行传授,不仅节奏缓慢,而且两者并未融会贯通[2]。导致学生在学习了遥感以后,看到云平台知识,依然无法进行自主联系。
  而且,高职院校对于这一学科资源相对倾斜。相比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原本就注重技术学习,往往忽视了理论学习和行为文化的熏陶,因此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主体积极性与责任感。但是在这一门学科学习中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情况,因为学校对于计算机技术引入并不完善,也没有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由于管理和维护计算机技术需要大量资金,往往会削减这一部分,这就造成了学生在消化大量应用知识时,无法进行教学实践。很多课程内容过于陈旧,并没有及时与市场接轨,造成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难以真正上手,对于很多新技术都不熟悉,操作起来极为生硬。而且学校管理者与工作者对于高职学生带着偏见,认为高职学生不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所以有意的减少这方面的资源投放,校内并没有烘托出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一专业的重要性,并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力以及相关奖励。校园内缺乏活力,难以提升教学效率。
  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突破策略
  3.1 细化专业方向
  高职院校首要任务就是确立自己与本科院校的平等地位,然后结合自身基础,挖掘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科发展体系。近年来,虽然有一些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规划设计,导致学科专业方向严重偏轨。有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科影响力,一味地扩大招收规模,然后开发大量的教学活动,并且将教学资源全都配置,围绕着这一专业进行教学安排。但是实际上,这样做不仅消耗了成本、拖慢了学校进度,而且因为这一专业被上纲上线,很多教学工作者也盲目的制定超标的学习计划。例如通过两三次教学实践,就让学生掌握使用大数据技术,这只是扼杀了学生的个人思维,造成学习无法达成目标。
   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基础,围绕着这一学科进行细化,划分阶段性目标。对这一专业短期内和长期内应该达到的目标规划,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各项技术技能。然后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课程优化和课程比例的协调。开发的课程尽可能与实际接轨,可以引进企业对接模式,迎合市场需求,以企业名称作为应用方向。例如深圳智联科技智能遥感技术应用,从而促使学生专业性更强。并且划分各区域的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实践力度,从而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3]。
  3.2 转变教学模式,以赛代训
  教学管理者除了可以对接企业需求以外,还可以直接引进企業模式。与企业进行注资合作,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企业资金带动计算机应用试点项目开发,以竞赛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奖金作为鼓励。而通过这一种方式,可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双赢。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职业教育行业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具体可以参照校企联营模式,由企业引入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平台设施,提前由企业专人搜集和整合当前市场各领域企业所需求的技术,然后将其汇报给学校,学校经过研究划分各年级学习课程和实践部分,考核体系以实践部分为主。由企业专人作为导师带领学生进入共建的厂房和信息空间,对企业建设的应用课题进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入种子信息库,接受新导师的训练。对相关学生给予奖励和高度评价,并有机会进入企业实习和直接上岗,帮助企业完成价值营销,利用自己所学内容为企业创造价值。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校与企业双方都能共赢,为学校创造了声誉,又能使企业拥有固定运转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4]。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习中,由于学校管理者缺乏正确的导向性目标,并且教学模式僵化,造成学科陷入困境。只有不断完善这一专业的建设体系,才能创造独特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宏宇.基于合作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析[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9,27(5):80-82.
  [2] 蓝新波,许统德.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困境及改革创新途径[J].计算机教育,2017(3):141-143.
  [3] 易著梁.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2(7):64-67.
  [4] 汤颖.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研究[J].电大理工,2015(4):26-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54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