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成本管理渗透企业经营活动的关键因素及评价标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大、中、小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往往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一个企业,如果建立了系统而全面、科学而合理的成本管理机制,就能充分调动和组织广大员工在完成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不断降低单位产品资源能耗,在最大限度上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加快企业资金流速,从而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关键词] 成本管理;渗透;因素;标准
  [中图分类号] F81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4-0093-02
  成本管理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施成本管理各项措施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人力消耗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充分组织和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在确保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以最小的能耗代价,生产出合格产品。这项工作能否卓有成效,关键在于它与生产、与技术、经营、企业各项专业管理是不是紧密地结合和渗透。
  一、成本管理工作必须与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在经济学中,成本是指商品价值中已经消耗的需要在其收入中获得补偿的那部分价值,即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活劳动消耗的价值。在管理学中。成本则被理解为是一种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产品产量的多少,品种的变动、质量的优劣、工时、台时的利用,资源、能源的消耗、资金周转的快慢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在成本中有所反映[1]。由此看来,成本管理工作与生产、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随着国家低碳经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成本管理工作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说,当企业处于规模狭小、生产简单、产品单一的作坊式生产经营状态时,企业不需要设置多少专业部门进行管理,成本管理与会计核算一样,并不发挥独立职能,不过是企业管理的一种附属职能,这个状态下成本管理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规模大,分工细,组织严密,存在着复杂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因此,企业必须将统一的任务——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即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好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即产出),分解到各个不同的部门乃至其他业务联系企业去做。因此,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如何最大限度协调各生产单位按照同一目标来分工协作,实现企业低能耗高产出生产具有行业领先产品的目标,就成为企业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这一层面来说,成本管理就是一项全企业的综合性工作。
  企业在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管理方法,体现出企业在对“质量管理”、“预算管理”逐级认识提升过程当中,挖掘了企业潜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的客观认识,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将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了一种常态化管理机制,其实施是从整个企业顶层设计层面来推行的,并不是企业内某一个职能部门的事,而是全企业的事,要全员来办。全面质量管理是这样,预算是这样,成本管理也应该是这样。由于成本管理工作按照分工归财务部门管理,所以财务部门管理好成本工作,一定要将其积极且主动地做到生产、技术、经营和专业管理的各个领域中去。
  二、检验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成败的标准
  企业的技术工作、经营工作和各项专业管理成败的标准应该是十分明确的,即是否产生经济效益。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不容易统一思想,如某些并不能带来效益的设备也称之为“先进设备”,某些并不能带来效益的技术也称之为“先进技术”,某些并不能带来效益的经营活动也称之为“业务模式”等。这里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争,有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之争,有无形效益和有形效益之争,有需要与可能之争(如我们确实需要新厂房、新设备,但财力是否可能?成本是否负担得起?)。这些矛盾都需要在技术与经济结合的原则下,经过认真分析研究,求得最优方案,而不是简单化、短视化地提出某一指标服从另一指标的解决办法。
  如果撇开经济效益的货币形态的利润形式,其实质是能否提高劳动生产率(即降低单位产品中劳动时间的凝结量),以及降低单位产品中自然资源的消耗量。這一标准应该是绝对的,因为它已经排除了各种假象。技术工作、经营工作和专业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是使企业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不低于行业标杆水平,消耗的自然资源和劳动时间不高于行业标杆水平。因此,企业生产技术带来的效率和经济价值与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管理之间所呈现出的关联作用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与产品效益的比例关系就可以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与技术方面的标准。从这个意义来说,成本管理工作应该是检验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模式、各项专业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三、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中去的有效措施
  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成本控制涉及到成本发生的全过程[2]。因此,要有效地把成本工作做到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中去,必须采取适合企业情况的组织措施,做到制度化、常规化且可操作性强。
  划小核算单元无疑是使成本工作做到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中去的好途径。企业成本的归集分配有两个去向:一是各种产品,二是各个责任主体。通过划小核算单元,保证了各个底层责任主体清晰地承接起应承接的成本目标责任(划小核算单元之前该等目标责任并不清晰),由其对自身可控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行自我控制,这就自然地使成本工作与生产经营,与工艺、质量、设备等诸多专业管理相互结合和渗透。
  根据国内成本管理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按生产成本要素建立健全技术经济定额(简称定额)是落实成本工作与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好形式。要管好生产成本的任何一个要素,如原材料、能源动力、劳动力资源,都无法单靠一个部门的努力能见成效。定额工作就是把有关生产成本要素的供应、收发、使用等部门的人员组织起来,围绕定额这个中心环节,从制订定额、落实定额、执行定额到检查分析定额进行循环管理。   另外一个重要形式是对重大的经营决策,比如购置何种设备的选择,新品种设计、试制和投产的决策,产品报价的决策,在市场行情影响下半成品与产成品生产规模的决策等等,无不涉及到产品的成本,应由总经理召开高层决策会议,由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会审”,对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取得较好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企业就必须制定核算单元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考核量化指标、技术经济定额标准、奖惩措施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入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在制定系列制度标准时,必须遵守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否则,反而会给企业单元生产者增加较大的工作量,进而影响其工作效果。
  四、成本工作的三层次及与之相关的问题
  要使成本工作与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相结合,并渗透到这些领域里去,财务部门需要改革成本工作的任务、方法和队伍结构。
  成本工作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正确核算、如实反映成本;第二层次,是深入到企業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第三层次,是延伸到企业对外经济联系的经营活动中,去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三个层次的关系是:第一层次是成本管理的基本工作,为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工作提供信息;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第一层次工作的必要发展,没有二、三层次的工作,降低成本不过是句空话。
  为了做好三层次工作,从事成本工作的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要分成核算、分析和调查研究三段。三段时间不能成等比,一般说,参与高层决策的成本管理人员从事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的时间要多些。有些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只有进行核算的时间,没有时间去做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就无法将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工作中去。成本管理人员要从坐办公室走向车间现场,再从车间现场走向市场(包括采购市场和销售市场)。坐办公室只能进行第一层次工作,甚至连第一层次工作也做不好。在工厂车间里走走,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了解经营上的大问题。如能走向市场,了解经营情况,成本管理人员的思路就可以大为开阔,在经营上就会有发言权,就可以从产品的竞争力,从定价、质量、供应和销售渠道,从成本的多方面联系来综合思考问题。
  成本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高级内容,很多企业的成本会计,由工作年限较短的人员甚至初涉会计职业的大学生来担任,能按照基本要求完成成本核算已然可贵,谈到将成本工作与技术、经营和各项专业管理结合则勉为其难了。因此,通过工作标准定义、任职资格匹配和培训教育等手段,综合提升成本会计岗位的地位必然是会计发展和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更加合理进行核算和决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江希合,向有才.成本会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5.
  [2]张鸣.成本会计——偏重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337.
  [责任编辑:赵磊]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29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