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外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评价红外激光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2例进行研究观察,将其按照抛硬币法均匀划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治疗,给予对照组行α-硫辛酸治疗,而观察组联合红外激光治疗,评价分析两组病症治疗效果以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治疗后均明显提升,观察组的速度比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周圍神经病变采取红外激光联合α-硫辛酸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病症,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关键词】红外激光;α-硫辛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4..0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60%,发生此病的患者主要以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此症状不易被发觉,对患者的生活及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目前对此病主要采取红外激光联合α-硫辛酸进行治疗,以内服外治相结合,使其疾病症状得到缓解。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展开深入研究,探讨红外激光和α-硫辛酸对此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纳选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重点核心人物,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72例采取抛硬币法分组,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59.62±4.38)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6.37±0.48)年,体质量(24.55±2.75)kg/m2;观察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47~79岁,平均(60.52±4.51)岁,糖尿病病程1~11年,平均(6.11±0.45)年,体质量(24.37±2.68)kg/m2。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入组患者存在明确糖尿病史,且已出现神经病变,患者存在明显的感觉障碍、运动肌无力以及身体反射减弱等症状。
  排除标准:其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神经功能异常以及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药物过敏体质、其他因素诱发的神经性病变。
  1.2 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指导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自身血糖,并在其饮食和运动方面加强控制和锻炼。对照组患者接受α-硫辛酸(厂家:Hameln Pharmaceuticals GmbH,规格12 mL:300 mg)治疗,以静脉注射方式治疗,取本品12~24 mL液体加入100~250 mL的生理盐水静滴,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完成,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红外激光照射治疗,采用美国安诺牌的神经血管治疗仪对其照射治疗,要求患者脱鞋脱袜,将4块治疗垫放在两腿侧,并在足底也放置2块治疗垫,每次治疗30 min,两天一次,连续治疗半月。
  1.3 观察指标
  ①评价疗效:根据其神经病变恢复效果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
  ②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在治疗前后使用肌电图检测仪测量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分析软件SPSS 25.0计算,计数资料执行x2检验,计量资料执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价值。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总疗效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相比治疗前明显增快,观察组的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患者主要以自发性神经疼痛为主,其发病原因较复杂,临床治疗时间长,目前并无该病的特效药。为了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危害,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要及早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然后在针对具体病症采取对症治疗。
  α-硫辛酸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能消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其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是抑制脂质对抗氧化应激而治疗该病,同时还能加速神经血管的血流量,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患者使用此药物能增加Na+-K+-ATP酶的活性,使得神经传导速度加快,最终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效果。红外激光是一种物理照射治疗法,能有效扩张毛细血管,改善代谢循环功能,具有消炎、杀菌和镇痛功能,有利于组织修复和再生。观察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比对照组快,其组织疗效显著比对照组高。
  参考文献
  [1] 郑敏杰.神经血管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8(1):39-4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7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