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初中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心理沟通可视作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在教育、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作用突出。基于此,本文以初中学生心理特点作为切入点,重点论述初中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建议,心理沟通应立足平等,重视心理沟通的范围性、针对性等,提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关键词 心理沟通 初中学生 初中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班主任是初中阶段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的职责,也肩负着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使命。由于初中生处于较为特殊的成长阶段,其心理特点鲜明、突出,如果未能得到有效指导,学生当前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均可能出现不可预知问题,这对班主任心理沟通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1初中学生心理特点
  1.1个性较强
  初中生的心智尚未完成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同时,与小学阶段相比,其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明显完善,具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科学上将初中阶段学生表现出个性、不成熟性,称之为“逆反心理”。此前学者研究发现,大约50%-80%的初中生存在逆反心理,其直接表现为对父母、师长权威的挑战,有意违反学校、班主任或者父母的规定和劝告。也有研究认为,逆反心理存在下意识性,但该心理作用下的学生均会体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点,这是初中班主任进行心理沟通需要考虑的重点。
  1.2具有可引导性
  可引导性和逆反心理带有显著的内在关联,在此前学者的研究中,相关人员选取了若干因逆反心理造成家庭、师生关系紧张的初中学生,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深入交流。结果上看,大部分初中生认为父母、师长和学校未能给予自身足够的尊重,这是导致初中生心理变化得不到有效疏导的关键。而在学者们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平等化的教育、交流、沟通后,大部分学生的逆反行为得到控制,其心理测试的成果也更加理想,换言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实际上有迹可循,也可以通过积极的引导予以应对。
  2初中班主任与学生心理沟通的建议
  2.1心理沟通应立足平等
  初中班主任的工作责任特殊,需要做好学生的知识传递和成长引导,结合上文所述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其他学者研究所得,心理沟通首先应立足平等。如班主任发现学生出现早恋问题,如果片面进行严厉批评,或以“通知家长”、“记大过”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教育,收效可能并不完全理想,甚至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加重、结果适得其反。班主任可首先放学后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或假期间通过QQ、微信与其聊天的形式等,使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尊重;之后,班主任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传递积极信息,或以自身感情经历为参照,告知学生“产生感情是正常的,但需要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使学生意识到当前阶段依然要以提升自我为中心目标。立足平等的沟通首先能够避免学生形成抵触情绪,平和的态度、恰当的语言,则能使学生感到到班主任的尊重,认真反思自身做法,最終提升心理沟通的效果。
  2.2心理沟通的范围性
  心理沟通包括对于学生进行的面对面语言沟通,也包括远程沟通、文字沟通等,这些工作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广大初中生群体。考虑到学生群体数目较大,逐一进行心理沟通和疏导并不现实,同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较为类似,因此建议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心理沟通的范围性。班主任可借助班委会、家长等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之后利用班会等方式集中进行心理沟通。假定某一阶段班主任发现学生存在普遍的厌学情绪,可通过班会请学生进行发言,总结问题所在,很多学生因面临中考、学业压力增加导致厌学,班主任可利用理想的力量、引入名人故事对学生进行心理层面的鼓励。首先抓住学生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的特点,再以“茅以升刻苦求学”、“祖逖闻鸡起舞”等名人典故,使学生能够自行将理想和奋斗联系到一起,克服心理问题,心理沟通的范围性价值得到发挥。
  2.3心理沟通的针对性
  有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发生形式并不相同,并非所有学生都面临心理问题困扰,大部分学生心理依然是健康的,这要求班主任能够保证心理沟通的针对性。如家庭情况较为特殊、经济条件不理想的学生,可能因物质方面的因素产生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在工作中,积极与相关学生进行交流,了解该生的家庭状况,私下与学生交谈,为其申请奖学金、资金补助,告知学生“人的出生环境是固定的,但生活环境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使学生产生积极奋进的心理,消除其自卑等负面性心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学生对于心理上的变化认识并不清晰,或者不愿意过多论及,在进行心理沟通时,如班主任反复提及相关内容,也可能导致学生厌烦。对应这一类学生,建议班主任降低心理沟通的次数,通过语言进行侧面引导,避免了伤害其自尊。
  3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初中学生存在心理变化的特殊性,班主任的心理沟通工作需在现有基础上寻求优化。从目标群体上看,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明显,个性较强,但又具有可引导性,心理沟通的开展,首先应立足平等,其次应考虑学生群体普遍特征,重视沟通范围性,最后则需要强调个体沟通的针对性,综合提升工作成效,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作者简介:谭凯坚,1980.07,男,汉,广东台山,本科,初中数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教学。
  参考文献
  [1] 麦聪娇.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77-78.
  [2] 龚晓梅.农村初中班主任心理复原力的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6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