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传播载体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立足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2B-0095-02
  依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指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较2017年新增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8.6%。这一数据具体到平凉职业技术学院,表现为每个学生都携带一部能上网的手机,学习和生活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的普及,对高职院校师生的传统教学产生了一定的挑战,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开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认识“校园文化”和“新媒体”
  校园文化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既包含校园的建筑、风景、绿化等物质建设,也包括学校的教风、学风、舆论等内容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设。概括起来,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面的综合。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表现为:在社会先进文化的背景下,广大师生结合社会发展进步,通过努力和教育社会实践,共同打造出的学校环境氛围。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線通信网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积极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是职业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
  新媒体以极其迅速的发展态势进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蕴含在新媒体传播中的网络文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认知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同时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也罢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拓宽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
  新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便捷性和信息的交互性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在高职院校,学生利用互联网和手机可以随时与老师互动,能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随时了解动态,可以说,新媒体丰富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新媒体的普及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长了见识,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地提升了学生的视野,不断创新学生自我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各类社交软件的应用,也不同程度拓宽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基于新媒体的普及,校园教学环境有了质的飞跃,新媒体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中都具有比较明显的推动作用。
  2.新媒体的普及促进了教育管理的多元化,拓宽了学生成长的空间。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管理者通过搭建多元化的管理平台和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通过“钉钉”“微信群”“QQ”等小程序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东西动态,能够随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并及时有效地开展情绪疏导和困难解决,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学生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开放地管理平台,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考试信息、就业导向、校内新闻,利用朋友圈做“微商”、发现商机进而实现自主创业。开放管理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成长的桥梁,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借助新媒体管理平台和管理制度,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挑战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
  与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信息传播中的西方文化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等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于主流文化的认同。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校园文化的内容日渐丰富,但是学校信息发布的内容也参差不齐,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垃圾信息、负能量消息的传播现象也很突出。同时,基于新媒体信息检索与传播方面的优势,高职学生更依赖于通过新媒体的渠道获取信息,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地位。因此,通过多元化的手段发挥舆论导向功能,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的方法论和价值观及其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很有必要。
  2、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滞后。
  从已有的文献研究来看,目前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已有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针对性,没有从经验层面发展到理论层面,并不能满足发展职业教育的文化需要,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所以,结合高职院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深入开展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很有必要。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新媒体在高新技术的支持、在信息的传播效率、覆盖范围和表现形式灵活多样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和专业的管理团队。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传播途径等方面较弱,但传统的校园媒体具有专业的管理团队,在内容编辑、整理和舆论导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比如,可以把传统的校园广播,校刊报刊等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既能保证质量也能保证效率;需要电话传达或文件传达的信息经过编辑处理后可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达等。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实现媒体融合可正确引导校园舆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创建校园新媒体平台
  1.创建校园微信公众号平台。
  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高职院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平台营销过程中可分版块进行,比如:打造校园资讯板块,该版块可发布学校最新动态、校园活动,时事新闻等内容;打造教学管理板块,此版块可发布升学考试、精品课程、优秀课堂,在线互动等内容;打造学生资讯板块,发布招聘就业信息、学生竞赛、在线咨询等内容。通过完善的校園微信公众号平台,利用先进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实现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书育人功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微信。
  高职院校通过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可及时推送学校最新动态、新闻、活动和招聘就业等信息,经常开展热点话题讨论,通过讨论的热点新闻和动态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性,营造正确的舆论,推动大学生主流文化意识形成,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 加强新媒体队伍建设,加强信息监管技术开发,完善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
  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新媒体队伍建设和新媒体管理制度是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通过打造从事新媒体建设和管理的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强资金和设备投入,增加摄影、摄像设备,打造新媒体工作室等。同时,吸纳有新媒体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学生,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立场坚定的学生管理队伍,以学生为主体,引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基于新媒体的监管现状,完善校园新媒体管理制度可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指定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为基础的信息安全等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正确性,禁止发布不良信息。二是制定相关部门各个层级的管理细则和准则,信息监管部门应针对学校特点开发和设置安全技术软件,从根源上抵制不良信息,比如设置防火墙、漏洞修补和更新软件等,同时对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和筛选。通过以上措施加强新媒体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媒体管理制度,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四)培养学生新媒体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程
  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素养关乎个人发展,关乎社会的文明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包含以下五个主要方面:网络媒介认知和使用、网络信息的处理、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网络自主学习与创新发展、网络安全意识。
  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高职院校可通过开展有效的新媒体素养选修课程,结合思政课程,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良网络观念,以及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正确辨识予以引导。这就要求大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甄别良莠的素质。所以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新媒体素养和规范的学生的日常行为,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积极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束语
  新媒体已成为高职院校师生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产生新的挑战和机遇,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的文化育人功能,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司维.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2]邓书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创新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19).
  [3]胡阿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4]张淑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1).
  [5]袁旗,杨志清.基于“堂节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实践——以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
  [6]迟成勇.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德育[J].职大学报,2014,(6).
  [7]任清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的思考[J].人文天下,2018,(15).
  [8]赵文花,王书芳,孙荣秀,姜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7).
  [9]朱珅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8,(31).
  [10]万文慧,武雯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25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