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美学于现实主义之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慕华 ·李正

  摘 要:生活美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立足于大众文化立场上的现实主义思考。生活美学应当走出理论美学的范畴,美学应该以当代大众审美为出发点,关心大众文化需求、文化方向、文化审美准则,生活中的美学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现代美学着重于走出理论基础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开拓并且创新出新境界,这样才能充分地实现生活美学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美学;艺术;生活;时代价值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在进一步提高,社会分工也更加明确,在现代化进程中,更专业的领域模式培养出了更精细、更细分的专业,使之更加合理、清晰。艺术也不例外。艺术来源于生活,有纯艺术与实用艺术之分。生活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对生活美的审美规律的科学。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美感差异具有普遍性、绝对性和永恒性。生活美学也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考虑何为生活美学。生活美学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硬规定,也不是不可琢磨的一门玄学。在人类审美活动的价值追求层面,人们不禁再次反思:何为美学?为什么要研究?一方面是审美观念的推陈出新,另一方面是研究方面的提高。本文就第一方面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现实生活:美学的起点
  任何一种专业学习,最终目标都是有益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它最大程度地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在现实生活中,美学并不考虑公众的需求,而只是被视为业内少数人的学术话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在新的背景下发展现实生活中的美学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社会问题。现代人对生活美学的态度无疑是对人类观念和文化的巨大浪费,难以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每一门学术都是艺术,面对这种情况,现在除了设计师、思想家、科学家和其他积极变化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把实践中的“艺术”作为第一要素,也是一个根本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取得了重要成果。当时,中国美学有两个高潮,第一个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审美讨论”,第二个是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复兴”。第一个意识形态高潮是由于国家形式带来的审美讨论,第二个是由于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中国的研究学者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果,生活美学的提法已经出现,明确主张美学要有应用性,走出纯理论美学,并采用了“工艺美术”的建议,当时“美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间传统工艺,另一方面是与现代艺术生产与现代化有关。老一辈追求美学的原则是实用、经济、耐用、美观,这也是现代艺术所要遵循的原则。在那之后,少数人失去了自己的审美魅力,在学习美学的过程中,书籍的不断流通也在不断减少,解释问题美学一直不能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美学在萧条的大环境中,美学家难以避免损失。事实上,美学的主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很少有人能够转向融入迷人的生活美学。
  艺术本身需要大众化,艺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艺术本身的发展也必须与这个社会相适应。如果不适应社会发展,最终会被社会抛弃。设计是在时代发展中慢慢形成的产物。它还为我们所有人的生活环境创造了它应有的价值。一方面为生活提供思想支持,另一方面也为生活提供设计产品,改变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生活设计和创作中,存在着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实用工具。它为生活提供了各个层次的交流,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现实生活:美学的归宿
  我们口中的生活美学其实是指美学应该以大众的审美为出发点,并且把造福人类当成美学的最终归宿、最终目的。换句话来讲,现实生活它既是美学的起点也是美学的归宿。
  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当代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全球变暖,甚至于出现了很多物种濒临灭绝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要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研究所谓的“生活美学”?美学的对象和现实从何而来?答案很肯定,是从生活中来。那么为什么研究美学,最终的目的是想有益于人生。无论何种理念与实践,无论自由还是生命,尽管本身的论点原点各不相同,说到底,我们这一代的辛勤努力都是为了下一代的幸福卓越成长和从精神上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
  “生活美学”也不是我们新创造的一个词汇,生活美学不过是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常识。例如包豪斯,包豪斯最初是一所由格罗佩斯建立的设计学院,它所奠定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框架,以及所创造的现代主义设计,对以后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告诉我们所有的设计以及生活都需要一个系统的教育与归纳。中国的先贤也是如此。孔子的“正名”和庄子的“鱼之乐”都是从人类幸福的角度来探讨的。
  三、工艺审美
  工艺审美的基本要求是现实追求和审美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二者得到融合,每个人应该追求因爱而创造美,用美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并不脱离大众想要的物质条件,只是在媒介和技术方面要求艺术为弱,因此更要求艺术具有现实性。在大众的要求下,工艺审美应该更加具有普遍性,更具活力。
  美学理论应将建筑、环境、生活、旅游、服装、美、花等艺术的美学作为自己的大范畴和理论加以总结,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对理论成果进行反馈,进而指导当代大众的美学。发展自己的理论,用理论回馈和引导当代公共审美文化。面对人不能以纯粹精神存在的现实,工艺美学显得尤為重要。当我们以工艺美学的形式渗透到工艺中去时,也会赏心悦目。过程审美消费也成为当代消费中的一项大支出。
  我国的经济已经由缺陷经济走向均衡经济,甚至出现了过剩经济。人们对于物质产品的要求也进行了转化。将现代的高超元素融入到工艺中,赋予工艺品一种全新的面貌并且提高审美内在和工艺审美选择,来提高工艺品的层次。工艺审美因素要求人们提高劳动力的生产附加值,提升工业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将“生活美学”逐步过渡到“技术美学”或者“适用美学”。
  在人类所有的生产活动中,审美能力是一种最本真、最有亲和力的能力。所谓的工艺美,首先是面色美,包括包装人类外观的装潢之美。它包括了人类物质实用性的基本对象,这是既合适又超越,既审美又生活的对象。它切合公众的审美,是更为自信、本真的审美,因此有普遍的群众根本。它占有了我们平时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有存在感的美术家甚至是哲学家,都不能对此熟视无睹。充裕的财富条件为审美在内的现代观念文明创造了前提。而以审美在内的文明追求既代替了全人类生活质量的向上,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能力逐步发展的动力。
  现代生活气息的建设与公众的自然审美是更为通俗、更具有群众性的审美情势,同样具有大众实际生活的亲和力。因此,美学家应该真正关心当下的现实。一方面,美学以当代公共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让美学真正成为自己的生命意义和情感,实现自己的人文价值。
  四、生活审美
  美学的学术起点是审美体验与现实体验的区别,而生命美学则是对这一概念的超越。它以真实体验为审美体验,以生活为审美对象,让审美回归生活,以审美报答自己,是人的自我欣赏。以审美的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是人类审美意识高度发展和人类审美价值实现的更高形式的产物。人的审美价值的最大实现是以生命为审美,在生命中审美。以美学的形式肯定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帮助人们获得生活幸福、实施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因此,充分挖掘现实生活的审美价值,倡导生活美学是一项功绩。
  总之,美学应该以当代公众的现实生活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审美活动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兴趣、艺术、情感和祝福,实现自己的人文价值,这就是所谓的生活美学。
  参考文献:
  [1]李朗然.道家自然美学观与中国传统园林[J].湖南林业科技,2005(3):60-61.
  [2]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4):53-56.
  [3]陈望衡.中西自然美学观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6):43-49.
  [4]刘悦笛.自然美学与环境美学:生发语境和哲学贡献[J].世界哲学,2008(3):5-10.
  [5]巴德.自然美学的基本谱系[J].刘悦笛,译.世界哲学,2008(3):9-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5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