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清凉峰上的两栖动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章叔岩

  两栖动物是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黏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水陆两处生存,称为两栖。它是脊椎动物从水栖到陆栖的过渡类型。
  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它们的生存具有独特的优势。不过,这是我们以简单逻辑推演的结论。所有物种在没有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演替和进化,两栖类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是,一旦遭到人类的捕猎,无论在水下还是岸上,都让它们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浅浅的溪水让它们无法藏身,即便蛙类拥有一跃数米的巨大弹跳力,仍然无法逃离人类的捕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过程中,人类对两栖动物的威胁是最高的,保护两栖动物的难度也是最大的。且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封闭的两栖类保护地。夜晚,在暗夜的小溪中闪烁着游弋的灯光,必定是抓捕两栖类动物的“光头强”出没其间。原来广泛分布个体数量相当的棘胸蛙和鹰嘴龟如今已成为了稀有之物。
  据资料记载,清凉峰保护区内有两栖动物29种。保护区域内纵横交错的山间小溪是两栖动物的乐园:秉志肥螈在水下寻觅着它们的食物;棘胸蛙、浙江湍蛙、花臭蛙在光滑的溪石上等候着过往的虫子;雨蛙则停于溪畔的枝叶上有节奏地叫唤着。溪水清澈,和着夏季凉爽的风和萤火虫的闪烁,此起彼伏的蛙鸣协奏曲美妙无比!我素来提倡,这样的时候,若无必要,最好于远处的地方,静静聆听和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万万不要因为猎奇而靠近并干扰它们。
  蟾蜍的几百颗卵从蝌蚪变成小蟾蜍,能够成年且继续繁殖的少之又少。据相关研究,100個小蟾蜍只有1—2个可以成为大蟾蜍。每年的3月初是蟾蜍的繁殖季节,在清凉峰保护区内的大小池塘水域,有成千上万只蟾蜍集中抱对产卵,浩浩荡荡的场景,十分壮观。蟾蜍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贡献终生。黑压压的蝌蚪密密麻麻,它们会把去年夏季以来一直积压于水中的有机物清理干净,是水源清洁的大部队,是生命健康的大功臣。稍微大一点,它们到岸上来,幼小的身体,无法抵御风云变幻的陆地世界,大部分作为其他动物的蛋白质,成为大自然食物链最基础的贡献者。千辛万苦成长起来的蟾蜍中的佼佼者,冬季安安静静冬眠于土下,夏季则努力消耗掉吃叶子、啃树皮的各种虫子,为草更绿、树更壮而努力工作。
  一些抓捕贩们抓捕贩卖蛙类物种的违法行为,在清凉峰保护区内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外围的偷捕仍有发生,造成这些行为的原因是总有一些人把野生动物当成美味来消费,且购买价格不菲。这不仅仅是消费观念愚昧的反映,也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野生动物,属于自然,它们有自己的栖息环境,在自然中它们才可以自由地繁衍生息,人类不可打扰它们。
  原本在自然界种类不多并处于弱势的两栖动物,人类需禁食且远离它们。然而现在大多数现象还是小朋友们拿着一个个小网兜去河塘抓一些小鱼小虾或者是小蝌蚪,家长都会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接近自然、了解生命。然而,在现代倡导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之下,这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因为大部分的鱼虾或者蝌蚪被抓以后其结果必定是这些生命个体的死亡。我想,这样的结果,肯定不是自然教育的初衷。生命本该是活蹦乱跳、自由自在的。因此,时时刻刻保持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敬畏,我们的自然生态才会越来越繁荣,我们的田野和溪流才会有源源不断地大地交响曲奏出。愿蛙声的美妙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田!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6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