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为例的核心素养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高秋

  素养是与人相关的,包括兴趣、爱好、习惯、品格、能力等素质养成。而核心素养则是一个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为培养出具有人文底蕴,富有科学精神,有学习能力,能健康生活,具有责任担当,能够实践创新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以及自身发展的能力和价值观。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侧重引导学生探究、自主学习。要启迪学生寻找方法,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
  一、化学学科教学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的
  化学学科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要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化学学科知识中,需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以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任务,并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收获的基本方法为核心。转向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为核心。
  二、基于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的《水分子的运动》教学设计
  《水分子的变化》这节内容选自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材,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活动为载体,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活动片段一: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水的三态变化属于什么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它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教师】那么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的变化是否一样呢?请提出猜想。
  【学生】思考并作答,可能是物理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此时有新的问题产生,电解水器的正负极均产生了气体,气体是什么呢?作出猜想。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可能是氢气、氧气、水蒸气。指出化学上常根据某物质特有变化现象来验证该物质。
  【教师】给出三种气体的验证方法,学生小组讨论并自行设计完成实验。
  【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师生总结】(1)水通电时发生了化学变化(2)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3)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多次提问,让学生在弄清楚教学目标的同时,对提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在猜想与假设,设计与验证实验的过程中,明白任何猜想和假设都需要科学的验证才能成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获得验证具体物质的方法,为后面设计实验测定水的合成做铺垫。
  活动片段二:水的合成
  【教师】介绍水的合成历史,结合水的电解实验结论,思考怎样合成水,初步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可通过电解水的产物氢气和氧气来合成水。
  【教师】怎么知道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呢?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结合生活常识,可用冷的透明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鼓励,结合回答,一同确定最佳方案。组织学生小组,通过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师生总结】氢气燃烧生成水,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意图:介绍水的合成历史,为学生树立前人努力专研,坚持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达到完善实验方案的目的。通过对学生总结归纳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验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喜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活动片段三:从微观角度总结化学变化的实质
  【教师】水通电可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点燃可生成水。这两个化学反应,从分子角度看究竟是怎样的变化过程呢?利用水分子的微观模型,小组合作,模拟其变化过程,要求所有的原子都不能有剩余。
  【学生】动手拆分和重新组装分子模型,模拟水电解和水合成的实验过程,并组织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学生发言,大家相互纠正和补充,用语言完善这两个化学变化过程。并仔细观察和思考,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两种变化前后分子本身有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本身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认真思考后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已经改变,而原子本身始终不变。
  【师生总结】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化学变化中分子要破裂分解成原子,原子再发生重新组合,变成新的分子。
  设计意图:培养并建立学生利用宏观和微观建立联系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片段四:性质和变化
  【教师】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体现了水的可分解性。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体现出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这些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
  【学生】听讲领悟
  【教师】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物质,为什么水和氢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因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构成水和氢气的微粒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教师】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这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你还能举出哪些方面属于物理性质的?
  【学生】认真思考,互相交流。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师生总结】(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这种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等。(2)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为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溶解性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构成不同物质的分子不同,所以不同物质的化学性质也不同的原理。
  使学生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并感受到化学存在于我们身边,学会多观察生活。
  活动片段五:师生互动、反思归纳
  【教师】同学们在《水分子的变化》本节内容中,学习了哪些知识?从中又懂得了哪些道理?受到了哪些启发?
  【学生】谈谈自己在这节内容的学习中收获的知识、以及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设计意图:将本节知识系统化并加深印象,同时使自己的能力在反思中得以提升,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思考的精神。
  活动片段六:课后思考
  【教师】氢气为什么被称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有何利弊?请同学们课后认真思考,并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78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