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会学习”,让学生终身受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黎敏

  “学会学习”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当代人提出的一项能力要求。对小学生而言,“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监控并适时调节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自主培养学习意志力,从而改变被教育、被学习现状的一种品质。本期,我们从“乐学”“反思”两个角度,刊载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以下简称“西大街小学”)4篇有关“学会学习”的文章,助推教师对“学会学习”的深入研讨。
  小学生的“学会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觉监控并适时调节学习态度、策略和方法,自主培养学习意志力,从而改变被教育、被学习现状的一种品质。小学生“学会学习”的品质包括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反思、信息化学习意识与能力四个方面。如何提升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呢?西大街小学分别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了“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答卷2294份),结果显示:①在乐于学习方面,学生在学校能够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家长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待加强;②在善于学习方面,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教师的提问方法有待改进,学生作业的创新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教师较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③在勤于反思反面,学生侧重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方面的反思,而对学习品质的反思較少;④在信息化学习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率较低,教师PPT课件使用普遍,但对翻转课堂的使用意愿有待提高。
  基于以上问题,学校通过理论学习与研究,构建了促进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课堂模式(如右图),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改善了“教师、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课堂,提炼了提升小学生“学会学习”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唤醒内需,激发兴趣
  1.问中生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问题探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设计情境时,要做到情境与知识、启发与有效、问题与趣味的统一。下面以三年级语文教材《信任》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学习课文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狗的友好及果园主人对客人的信任,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在日常生活中,小狗看见陌生人有什么反应?②果园里的小狗表现和我们常见的小狗表现有什么不一样?③从小狗的友好举动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2)师生充分对话,情境中学习课文
  在学习第5自然段时,为了体会文中“我”的诚实守信,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①“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用动作演示“小心翼翼”;②创设情境,果园里的桃子这么多,摔坏了一两个也不要紧,怎么这么小心啊?③创设情境,小猫又不会数钱,“我”为什么不干脆提着桃子走人呢?这样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想法,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
  2.合作生趣——组织合作活动,激发交往兴趣
  教学活动中,通过一定的分配原则,让学生分成一定数量的小组,让小组活动以一定的规则进行,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会学习”。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竞争,在“抱团增能”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可激发他们积极探究的激情和活力。
  在四年级综合实践《玩转走马灯》一课中,笔者首先对走马灯的不同部件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尝试做不同样式的部件;接着,笔者对各小组做出的部件进行点评,再引导学生将部件拼组起来;最后,让学生来观察哪些走马灯转得快,哪些走马灯转得慢,并分析转得慢的原因。这样就让学生在合作中更乐于去观察其中的变化,乐于思考其中的原因,进一步对影响走马灯旋转的各种因素产生了探究兴趣。
  3.竞赛生趣——鼓励挑战权威,激发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联系课堂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情,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实践探究题,组织学生根据探究题解答的条件和要求,进行针对性地探究和推理,引导学生在证据收集、证据提炼的过程中 ,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及综合思维能力,让他们获得思考问题以及解答问题的基本技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举例。
  二、高效统整,注重学法
  1.培养自我规划能力——利用计划表,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
  制订计划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制订学习计划,学生要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整理出可利用的时间,制订时间安排表,以日、周或月为单位;合理分配学习、复习、娱乐及休息时间。制订计划不仅是“学会学习”的基础,更是小学生必须养成的习惯。
  2.培养自主预习能力——构建预习单,目标清晰化
  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提,在预习环节,学生可以借助预习单熟悉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提出自己的疑惑。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单,能帮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使学生的预习有章可循,避免学生不知如何预习的问题。
  以中高年级语文学科为例,笔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必须将课文概略地读一读,但要读得慢一点,以便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大体揣摩作品的思想;然后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初学基础知识,如生字的识记、生词的理解等;最后将自己对文本的疑问记录下来。
  3.培养边学边记能力——听思结合,助力学习
  所谓批注,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写在文本空白处。批注形式主要有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不同形式的批注,能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边听边思的好习惯,从而实现真正的“会听讲”。   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日食和月食》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将不懂的地方勾画下来,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写下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学生在课文旁这样批注:“我曾经看到过日食,简直是太神奇了!大白天的,太阳突然就不见了,天完全黑了。过了一会儿,天又慢慢亮了,太阳又出来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4.培养复习和运用能力——梳理导图,体系细化
  思维导图使知识更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把握知识结构,也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新知和巩固旧知。特别是在复习、巩固旧知方面,思维导图更是一个重要工具,学生可在梳理回顾所学知识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借助思维导图,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
  三、自评内省,助推反思
  1.自我检查——设计课后复习单
  自我检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整理和內化的过程。教师可以结合本课所学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自我检查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了哪些内容、是否掌握了难点和重点知识、还有哪些内容不理解等。通过这样的检查对照,反思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水平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而明晰自己现有的学习水平及补习目标,这样的反思能有效促进学生“课课清”。
  以《迟到》教学为例,笔者讲解完课文内容后,设计了如下复习单,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自我评价——审视学习状态
  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着最全面的了解,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学习表现,借助教师、学生、家长的多维评价来审视自己的学习状态,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解答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的优劣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有助于学生随时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
  3.自我纠正——根据问题导向,调控不当行为
  自我纠正是指学生在完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后,对已有的行为与习惯进行重新审视,针对问题,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摒弃或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教师定期引导学生根据阶段表现和自我评价,结合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一个自我纠正计划表,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纠正过程和体会。
  四、翻转微学,借“网”启智
  1.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提高运用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运用能力已是大势所趋。所谓信息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查阅、获取信息是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下面以制作外研社五年级下册UNIT 1 PART 3预习单为例。
  教师出示预习任务,以西方的复活节为主题,利用网络工具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单词Date、History、Symbolize、Food、Games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提出自己的新发现,如下表。
  在填写预习单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百度搜索引擎、视频网站、图书馆线上查阅等网络功能,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筛选和利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教师可以利用线上教育环境,营造信息化学习环境,逐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和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
  2.构建立体化教育环境,进行信息道德教育
  小学生自律性较弱,而网络的魅力又是无穷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用网络,善用网络资源,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遵守网络道德。学校除了在教学中实施信息道德教育和监控外,还给学生提供了信息道德交流、评价的工具平台,如教育云空间、教学助手、班级群、博客、微博等,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微环境”,让学生在立体化的环境中提升自身的信息道德修养,学会按需使用网络资源。
  (作者单位: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3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