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学生学会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196-01
  “要读书,要如饥似渴地读书,要把读书作为精神的第一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每一位为人师表者。是的,“阅读,这是一个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师借以通向儿童心灵的门径。”“不教会学生自育的,不是真教育;不教会学生自学的,不是真教学。而不教会学生自我阅读的,不是真阅读。
  我执教的班级是四年级,总体来说孩子的阅读能力很高,有时一个孩子暑假能读四大名著,让人吃惊;他是如何读完的,让人生疑,估计也就是浏览一遍,只看个情节而已。通过课外调查,超过50%的孩子对读书不再充满兴趣,认为只不过是应付了事,打消时光而已;仅有15%的孩子还对书充满好奇感,愿意静下心去读。这个现象有以下几个特征:①认为自己读书读得够多的了,再读无任何意义。有些名著读一遍为过,自认为收获不小,其实再问他,已没任何印象。②一布置课外阅读,便面露难色,不愿接受。③把课外阅读看作可有可无的事,疲于应付,随意例行公事。④阅读没有自我意愿,没有主题感受,即使做笔记也是客观性摘抄。班级课外阅读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这种状况针对学生的这种阅读状态如何解决?回到之前二、三年级重新阅读绘本再次激发兴趣,恐怕只对极少部分同学起作用;再搞亲子阅读,恐怕没有哪一个中高年级孩子愿意与家长头抵头共读一本《三国演义》什么的?这就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孩子的阅读的状态出现了“停滞现象”,持续的阅读兴趣如何保持,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个瓶颈,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班里的孩子小闫天资聪颖,文笔极好,是班级公认的“小才女”。她对课外阅读早有抵触情绪,从开学上交的假期读书笔记能让人明显感觉到这一点。她的阅读笔记总体看来或者从表面看是一眼就能让人认可的——字体工整,篇幅较长;但是细细看来就发现问题来啦——内容是大段大段摘抄原文,很少见到自己的阅读感受,偶尔有一处也只是大而化之的、泛泛而谈的套话。开学以后的阅读笔记也是如此,但是摘抄内容越来越少,而且字体较为潦草。当我找到她谈话时,她却很不以为然地说:“《海底两万里》这本书,我在三年级就读过了,没什么好记的。”我接下来问了几个关于这本书的主要问题,她却支支吾吾并不能完全回答出来,有的甚至相差万里。看来,小闫现在的阅读状态实在不佳,甚至完全陷入了对阅读的“审美疲劳”——阅读对于她来说已经不再新鲜、不再投入。怎么办?
  一、不同的孩子推荐不同的图书——分层推荐图书
  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像小闫这样的同学还不少。针对小艺的这种情况阅读状态,我向她推荐了几本书:《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等。她果然很喜欢,先选择了《绿山墙的安妮》。于是我鼓励她,每天把自己的阅读感受记录下来,并且告诉她一定是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样做无非是引导她把读书由客观漫读到主观细读上的转变。三个星期下来,她的读书笔记内容渐渐有所改变,主观感受增多了,篇幅也长了起来。看来孩子的图书选择很重要,不同的孩子要推荐不同的图书。
  二、师生图书交流互动阅读
  一段时间过去了,从小闫的阅读记录上看已经有不小的长进。但是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给其以持续的动力。有一天我找她谈话,无意识地问道:你觉得老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好呢?她略加思索:“有,明天我带给您。”第二天她果然带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老师,你应该读这一本书,可以更多地了解同学们的心理。”我其实已经读过了这本书:“那我们一起读怎么样?”“好,太好啦!”她一脸的兴奋:“明天让我爸再买一本!”我说:“不用,学校图书室还有呢。”之后再看她的读书笔记,有种和我较劲的感觉。有时我的阅读时间保证不了,她每每都是准时把读书笔记放在我的书桌前。现在看来读书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得加油嘍!
  这种做法完全可以推广,组织全班同学或分小组或同桌相互推荐图书并相邀共读交换阅读心得,想必那一定会碰撞出思想的花花来!
  接下来我又尝试让学生家长给我们班级孩子推荐图书,做读书卡,让家长写出推荐理由,甚至能和孩子一起读会更好。这样读书便会有新鲜感,孩子会有持续的阅读动力。
  三、上好班级读书会——为孩子持续阅读兴趣提供平台
  看到小闫有这么大的变化,我便找她交流一下,同时试着了解一下她对读过的图书再读有什么样的认识。我问她愿不愿意再读《海底两万里〉,在班级读书会交流,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一起商讨,怎样读这本书?最后达成共识,约定由她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整本整本地阅读梳理;同时也为班级读书会作素材准备。
  同学们果然兴致勃勃的再次阅读、做笔记,班级读书会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这节课,孩子们知道什么是阅读,把阅读看作是一种成功体验、一种快乐之旅。小闫好像变了一个人,重新焕发了如读绘本一样的热情。正像她自己说的一样:“我原来读书,只是个看客,在旁边欣赏;现在我像是一个主人,仿佛参与到文章主人公的行列。这可能就是阅读的快乐吧!”
  看来帮助孩子成功突破课外阅读中的“瓶颈现象”是得下一番功夫,为孩子课外有效阅读打造一个新平台、上升一个新高度,为孩子课外阅读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让孩子的阅读成为一种需要,形成习惯,伴随一生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27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