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问题到思维-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链”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实现新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理念,而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达到初中生学习目的,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以下就两者的结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生物;问题链;思维教学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包括解决与被解决两个方面: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积极探究、合作学习。教学实质上是教师遵循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学生的思维过程不是独立的,学生是在设计好的思维模式中进行,缺乏扩散性和创新性及合作。其次,合作探究的也是教师预先设置的问题,而不是学生自己设置的问题。生物教学应该是学生设立问题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才是课堂的本来面目和教学的目的。接下来,我们以初中生物教学环境的完整性为例,探讨在问题链的实际探究和应用过程中的理解和思考,指导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方法,对问题到思维的“问题链”教学展开观点。
  一、学生探究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求索和探究实践,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探索有效学习的途径,因此获取知识和大胆创新。首先,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規律,所探究的问题应具有问题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它们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学生应该利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不但可以解决问题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对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乐趣。例如在鲁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是怎样的,尤其对于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这一个问题,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例如:碳-氧平衡中的碳指的是哪种物质,这种物质与绿色植物有何关系,碳是如何进入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又会如何参与此循环的。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需要引导学生跟随图片的过程,尽量避免学生的盲目探询,从而提高询问的有效性。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成为知识型膜拜对象,学生干部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的推动者。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取知识,而且在于掌握如何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问题链”设计原则概论
  初中生物教学的“问题链”设计要遵循以下七项基本原则,以优化课堂的教学质量,它包括:诱发性原则:在设立问题链时,要以确保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争议,引起学生的心理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使学生进入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学习;开放性原则:问题链的设计还具有广阔的思考空间。生物学教学应该解决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为什么的问题;适度性原则:在建立问题链时,教师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将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与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设定难度和适度程度,以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尚未发现的认识和冲突问题;共振性原则:只要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得到既定的答案,即用教师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就会局限在教师的思维框架内,学生就会被动地学习,思维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延伸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创设的问题情境,它不仅建构了当前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而且包含了与当前问题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反思和思考,创造出无穷的意义;实用性原则:它必须与班级的主题紧密相关,因为班级总是有限的,只会引导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去讨论最核心的问题,其他普通的知识或问题可依照老师的讲学或学生的自学完全解决;层次性原则:在创建问题情境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科学的,分级的和分层的问题链,考虑问题的联系和转移,通过组合、整理或设定步骤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并指导学生整合问题的结果。在教学中及时讨论问题,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例如在鲁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着重讲述了几个问题,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哪些,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水循环、有机物制造、碳氧平衡中间的作用和关系,这个就可以详细利用问题链的几个方法和原则,一环一环的进行提问分解讲解。再例如,在讲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提供一个橘子,采取层层剥皮,指出橘子皮,橘子瓣,以及橘子瓣上的丝络分别属于什么层次,它们是如何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三、构建“问题链 ”
  思考是受问题启发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将继续扩大和加深。我们应该积累经验,并为后续问题或方法提供指导。链不是简单地列出和堆叠一组问题,而是仔细地连接和发展问题与问题。就广度而言,它必须能够在深度上涵盖重要的知识点,基本问题类型,常规解决方案和技能,并且必须能够显示和提示基本原则和规律,以便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发现普遍性和方法论意义。在地理环境完整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创造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形成许多问题。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六年级下的时候,有涉及绿色植物的分类、特征等知识,那么教师就可以提出类似问题:海洋孤岛生存游戏中,如果一个人生存的孤岛寸草不生,那么游戏者只能在浅海中捞植物充饥,那么问题来了“游戏者在浅海海边捞出哪些植物”“为什么只能捞出这些植物”“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有效地了解生物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延深难题,学生有意识地形成新的问题,例如这两种植物引起的环境特征以及差异,在不同环境要素的特征等,根据已解决的问题,会产生新的问题,而新产生的问题也是为提示地理环境的完整性原则打下了基础。通过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的问题链,有效地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实践证明,树立学生形成问题到思维的意识来进行生物学习,有利于学生扩展和串联知识。在生物学授课中,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各种“问题链”的设计和应用,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生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问题链”设计符合科学思维。“问题链”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探究想法和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科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有益教学策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成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景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3)
  [2] 周万琴.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88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