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管内支架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血管内支架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院的60例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的方法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而实验组采取血管内支架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狭窄再发情况和有无出现供血区域的缺血情况等。结果 实验组中有一例患者未能一次性准确植入支架,但其余患者均一次性准确定位并成功植入支架,实验组的患者植入支架后,脑动脉缺血狭窄情况明显减轻,后期经调查发现并未有复发情况和缺血现象,而观察组虽然大部分患者恢复,但有5例患者脑动脉狭窄未改善且后期调查還有4例患者有复发的情况及脑动脉缺血情况,两组治疗方法的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 血管内支架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方法对症治疗,且复发性小,是临床治疗高龄脑动脉狭窄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脑动脉狭窄;临床应用
  高龄患者易患脑动脉狭窄却常常不好使用药物或者药物无效而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而血管内支架术无需用药,需要做一个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对病症针对性治疗,不易引发并发症,且使高龄患者有法可治,是临床上值得提倡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便用常规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治疗两种方法对比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进一步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缺,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为我院自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入院的60例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病人,并且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来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且对照组的患者男18例,女12例,年龄61~79岁,实验组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57~78岁。患者的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是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且患者的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的血管适宜做支架手术,最后患者及家属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所以两组患者除治疗方法不同外,其余条件均无显著差异,最后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的方法去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脑动脉管腔狭窄治疗的药物选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用21天后,停用阿司匹林,单用氯吡格雷90天,以后可以选择阿司匹林也可以选用氯吡格雷。
  1.2.2 实验组
  实验组的30例患者采取血管内支架的方法治疗高龄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患者,手术前三天便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每天100 mg,氯吡格雷每天75 mg,术前7小时开始禁喝水,术中全身肝素化。安装支架时在路径图指导下将引导管置于狭窄部位的近端,后用颅内动脉支架通过狭窄部位,置于最合适部位。支架术成功标准:造影术显示残余狭窄率<20%。
  1.3 疗效判定
  实行治疗后,后期调查患者情况,分别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恢复情况,狭窄病情的复发情况和脑动脉缺血情况,判定患者是否恢复便是注意患者是否恢复到正常生活,脑动脉狭窄的情况在经过治疗后有无复发导致生活不顺,有脑动脉缺血缺氧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的患者对比对照组的患者恢复人数明显更多,且很少有脑动脉狭窄的复发情况和之后的脑动脉缺血情况。
  3 讨 论
  颅内脑动脉狭窄是脑内缺血的一种较普遍的病因,在患者出现症状后,常常会有颅内缺血,若是某些药物治疗还会使颅内出现出血情况,加重病情。颅内脑动脉狭窄目前的治疗措施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搭桥手术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治疗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中的预防卒中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高龄患者而言,复发率低,危险率低,避免了药物治疗对于高龄患者产生的并发症。因此颅内血管的支架成形术在是目前研究最普遍的技术,支架成形术在外周动脉及脑血管动脉中都有较好的应用。目前,颅内脑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血管内支架治疗脑动脉狭窄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其可行性,可以针对性的治疗狭窄血管的供血,减少脑缺血的发生,并有效减少并发症,保证接受支架治疗的高龄老人的安全,降低其治疗风险和致死率、致残率,因此可免除年龄对脑动脉狭窄的制约因素,临床上课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素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护理[J].智慧健康,2017,3(19):70-7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0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