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家用医疗产品研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刘潵潵

  摘   要:“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创新模式,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老年人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群。同时,我国老年人医疗产品的发展比较滞后,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也没有得到重视。本文针对家用医疗产品的智能化和人性化进行研究,旨在打造智慧医养结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
  关键词:医养结合  家用医疗产品  研发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6(b)-0251-02
  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我国已完全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家用医疗产品的智能化和易用化对老年人养老的健康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更方便服务老年人,使医疗产品摆脱临床使用的束缚,走进现代老年人的家庭,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在居家养老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
  1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下家用医疗产品的必要性
  生活中的医疗产品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与生理特点,对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我们不能太过于特殊化,会使老年人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缺失归属感和社会平等性。我们应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需求出发,在设计研究家用医疗产品过程中以符合大多数人的使用习惯为前提,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最大程度将产品智能化、人性化,尊重老年人的心理感受和使用体验[1]。因此,基于“医养结合”居家养老背景下的家用医疗产品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
  2  以老年患者为中心的家用医疗产品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大多数医疗产品属于传统的满足临床救治的产品类型,也有走进家庭的简单操作类型的产品,如血压计、血糖仪、雾化机等,这些产品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下显得太过传统,老年人在居家养老过程中与医院医护人员脱节,不能及时沟通。而医养结合所倡导的是医养融合,注重养老过程中的医疗服务,将“养”和“医”二者兼得,能够整合医疗和养老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年照顾服务。
  2.1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分析研究
  医疗产品未进入使用者家庭之前,医疗护理人员是医疗产品最主要的使用者,这决定设计者最重要的设计理念就是以医护人员的使用体验为主题,设计者根据医护人员在使用中的种种体验以及反馈对医疗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改造升级甚至重新设计,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医疗产品走入家庭呈上升趋势,作为特殊的用品,医疗产品对性能要求高,对安全性要求也不同于普通的家用电器,需巧妙平衡设计与人、环境、技术、经济、文化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物与使用者相关的各种功能的最优化,创造出与人的生理、心理相协调的产物。
  2.2 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为老年人设计家用医疗产品前只有充分了解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才能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2]。
  2.2.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1)视觉衰退。特征表现:视野范围缩小;经不起强光;视觉敏感度降低;散光;不易对焦;视野范围缩小。生理需求:圖文并茂;以静态图像为主;避免炫光;加大产品色彩对比度;图文并茂,以静态图像为主;字体图标不宜过小。
  (2)听觉衰退。对声音敏感度降低;频率范围变小。生理需求:可调节音量;减少噪音;对提示信息采用多种感知方法。
  (3)神经系统衰退。特征表现:记忆力、理解力减退;智力降低;反应迟钝;逻辑思考能力减弱。生理需求:操作方式简单;减少操作步骤;容错性。
  (4)运动系统衰退。特征表现:拱肩驼背;体能耐力减弱,易疲惫;行动缓慢、活动度减小。生理需求:产品重量小;符合人机尺寸;尽量采用单手操作模式。
  2.2.2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及需求分析
  (1)孤独、忧虑心理。特征表现:孤独、寂寞、空虚;交际圈变小、自卑感强、忧虑;与社会潮流产生隔阂;忧郁寡言。心理需求:产品尽可能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影响;增加产品的愉悦性和舒适感;同正常中青年一样对待;产品尽可能少采用高科技。
  (2)挂念、抑郁心理。特征表现:挂念亲人儿女;收入较低或没有收入;精神压抑。心理需求:增强人与人的交流;注重产品品质和价值;产品尽可能带来精神享受。
  (3)怀旧心理。特征表现:对过往充满留恋;多愁善感。生心理需求:满足怀旧心理;符合老年人行为习惯;多引用出传统元素。
  (4)多疑心理。特征表现:易于猜疑;不信任感增强;过度关注自身健康。生心理需求:产品尽可能健康环保。
  受生理上产生的变化影响,老年人的心理会因为年龄的增加以及身体的衰老而随之发生变化,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等情绪。他们渴望自己继续年轻,也愿意和年轻人交流并乐于听到别人夸奖自己;身体素质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受到不如老年给带来的诸多不便,因年龄增加而随之而来的听力下降、味觉迟钝、反应不灵敏都给生活带来了各种麻烦,影响了正常生活和社会交际。运动机能的衰退使老年人行动不便,动作迟缓,记忆能力的衰退使得他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语速缓慢、语言重复、容易唠叨。同时记忆能力的衰退也让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变弱,行为呆板不愿意接受新鲜的事物。    年龄增加同时给许多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病痛,病痛的折磨减少了他们外出交际、运动的频率,这让多数老年人感受到孤单,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热情降低,缺少生命活力。因年龄增加身体机能变化而带来的衰老感致使老年人情感脆弱并容易情绪化,这些情绪如果长期蓄积很容易引起心理的疾病。对于有疾病在身的老年人而言,因为担心独自外出疾病无法控制并且得不到有效的救助,这些老年人的特点以及需求在设计老年人产品时都应考虑。比如在家用电子医疗产品中增加一键求助功能,一旦有紧急情况可以紧急的呼叫亲属或者医疗机构。
  3  “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下的家用医疗产品设计分析
  3.1 智能化设计分析
  在家用医疗产品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信息智能技术的融入整合了医疗和养老的资源,实现了家用医疗产品的医养结合。信息化不断发展下,近年来有大量智能化的家用医疗产品涌现出来,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的生活。如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在老年人身体监护、位置跟踪、身体状况测定等方面都提供了很多便利[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老年人可以在家中对人体健康实行有效的监测,家人和医生与不处于接近病人的情况下,可以收集到的医疗读数、电子指数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供给医生做出健康的判断。
  3.2 人性化设计分析
  首先應保证家用医疗产品的易用性。从通俗的角度理解就是产品设计的应人性化,便捷好上手。设计者应基于用户体验为中心来进行产品设计,医疗产品的使用符合使用者的身份以及习惯,不用耗费太多的精力就能学会并掌握应用技巧。老年人受身体机能下降的困扰,方便易用是对选择家用医疗产品的最大追求,随的年龄的增长,记忆能力会逐渐衰退,虽然短时间的记忆能力很难表现出变化,但长时间机械式的记忆能力是呈曲线下降态势的,如果家用医疗产品放置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再次使用就会表现出生疏,这很难吸引用户,这要求设计者在老年医疗产品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关联性[4]。产品操作关联性的增加,可以让老年用户不受机械式记忆力下降的影响,即便长时间没有用的产品,拿出之后也可以熟练上手。要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法是将记忆线索体现在产品中,简化操作流程、明晰操作步骤、一键记忆式操作等,同时受生理特征、记忆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结构以及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老年用户对于家用医疗产品的误操作概率要远远高于年轻人,这要求在老年智能化医疗产品的设计使用中,应强化降低误操作概率这一目标。并注意汇总前期产品引起误操作的原因,汇总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的改良升级,是产品更加人性化,符合老年用户的使用特点。同时对于产品的应用设计时应允许有容错性,不至于因为一个误操作就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我们要保证家用医疗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师在对老年人家用医疗产品进行设计时,要注重产品中的安全性因素,设备的安全性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设计者在设计老年家用医疗产品时,应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惯为出发点,充分预测产品可能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并在前期的设计中就将这些可能危害健康的不安全因素剔除。比如说充分考虑产品是否会夹伤、扎伤用户,是否会因重量过重发生倾倒,家用制氧机等大型医疗产品因为需要带电运行,设计时最大限度杜绝线头外露、设计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等。在对家用医疗产品的设计中,还应该注意产品使用时的噪音影响。大多数老年人喜欢安静的环境,突然的高音有时会惊吓到老人,尤其是那些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老年人,噪音对其的影响后果更严重。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必将促进老年人医疗产品的发展。“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下医疗产品走进家庭是当前这一时代医疗产品发展的大趋势,产品的使用者——传统的医护人员逐渐被普通患者或家属替代。
  参考文献
  [1] 王勇,钱庆文.基于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8(28):112-113.
  [2] 焦泽栋 曲延瑞.针对居家养老的智能音响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0(3):28-31.
  [3] 姜丽美.我国“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困境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79-82.
  [4] 杨静,李佳乐.老年产品的人机设计探析[J].西部皮革,2019(19):57.
  作者简介:刘潵潵(1990,7—),女,汉族,河南许昌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