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注表达 落实语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语用教学。它由认知体验,到实践应用,符合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不仅有效促进言语图式认知的内化,还实现将隐性的言语图式认知转化为显性的言语图式迁移,语用技能的形成便是在持续的积累与运用中练就的。本文就基于核心素养下“语用型”阅读教学策略中如何关注表达,落实语用,练就技能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关注表达 实践应用 途径 练就技能
  刘仁增老师指出“语用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借助文本,通过发现、感受、领悟、欣赏语言现象,感受语言使用的精妙与特点,发现语言规律,继而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的前提条件下,掌握语境使用语言的规则,即言语规则,与此同时,强化语用意识,适时生成语用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切切实实地提升学生语用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一些途径来实现“语用”教学任务。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关注语言表达方式
  1.聚焦人物描写,感受表达魅力
  如《将相和》中许多对话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尤其是蔺相如的个性化语言,尤为精彩。与赵王对话,“如果……如果……”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利害,权衡得失,冷静分析,细密周详。与秦王对话“………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壁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与廉颇的相处方式: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教学中通过聚焦人物描写,不难得知: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敌,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以一己荣辱为念的高尚品德之人。蔺相如的聪明,从流芳千古的“完璧归赵”故事中可以看出来;蔺相如的勇敢,从渑池之会中可以得出来;蔺相如的宽容大度,从负荆请认罪中可以看出来。
  此外,对廉颇的“负荆请罪” 也作了细致的描写。如: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廉颇虽居功自傲,对相如不服,心胸较狭隘,可一旦认识到错误,立即“肉袒负荆”前去谢罪,这比在战场杀敌需要一种更大的勇气。
  通过这样聚焦人物的描写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的形象自然而然跃于眼前。这种把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和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进行相互融合,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中体会人物形象,内化语言,习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2.关注语言形式,发现语言的精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情的同时,需引导学生发现词语及句式特点,同时在发现中运用,最后达到内化的目的。以《荷叶圆圆》教学为例。
  (1)发现叠词之美。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荷叶图,说看到的荷叶是什么样的,并说说“圆圆的”“绿绿的”“大大的”“美美的”这些词语的相同点。除此文中又多了ABB式如“笑嘻嘻”,这些叠词的使用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形象地表现事物的可爱与美丽,表达作者的愉悦之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语言特点,并加以积累运用。通过观察,说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叠词有个初步、朦胧的感知,发现叠词之美。
  (2)发现用词的精妙。
  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荷叶圆圆》一文中的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四种事物分别用上了“躺、立、蹲、游、眨着、展开、歌唱、捧起”等表示动作的词语,非常符合它们的特点,准确而精妙地展现了它们在荷叶上的美好生活和快乐心情,再加以演的方式,在动一动中学生对“立”与“站”的根本区别加深了认识,更能体味到用词的准确。
  (3)发现句式之美
  通过比较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它们说的话,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天”,学生认识了“荷叶是我的 ”的句式,初步感知句式之美。
  3.习得语言表达方法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段(第三学段)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目标要求。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单纯地传授写作知识,而是集体会文本情感、探究文本内涵、培养阅读能力肯领悟写作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阅读训练。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
  (1)呈现语段: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岸在后移。
  (2)概括这个语段的意思。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这是用段中的关键字眼来概括段内容。
  (3)思考讨论:那些语句具体写出了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为什么这样就可以写出桂林的水的特点?
  又如《秋天的怀恋》在教学开始,老师扣住品味人物语言神态描写,把握描写方法,体悟母子深情这一目标,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标出描写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把自己最感动句子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再说说这句话用了那些描写方法,让你读懂了怎样的母爱进行品味。接着把我与母亲的情感态度进行对比,如“双腿瘫痪后我的暴怒无常”,母亲的 “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母亲看到儿子受病痛折磨的心痛,无奈,不忍。又如,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的“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咱娘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此时的母親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劝慰“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好好活下去。再如,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再现母亲为保护儿子受伤心灵的小心,谨慎。儿子已经不能走路,对脚步声更是敏感,母亲为避免儿子听到脚步声所以悄悄地行动。最后的,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学生通过这些朴实的语言、简单厚重的词汇不但深刻地体悟到母爱的深情,通过这样的比较反复体味到这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震撼心灵,而且真切地领悟到了这些写人的具体方法。   二、落实语用,练就技能
  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用,练就技能?笔者认为落实语用,练就技能的途径主要有以下:
  1.重积累,夯实语文根基
  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教师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而靠读、悟、积累。积累是表达的基石。一个人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就难以有流畅的表达。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重视积累。
  如 《怒吼吧,黄河》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句中的“铿锵有力,充满激情”;“低回婉转,无比哀伤”;“行云流水,欢快流淌”;“气势雄壮,苍凉悲壮”。 细细品味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文字表达特色鲜明,一组排比句,充分彰显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语言优美,讲究对仗,值得积累。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从语言的海洋中萃取精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学生定会轻轻松松地积累到最有价值的语言。
  再如:王林波老师的《欲速则不达》由“欲”的书写指导到有关“欲”字积累的成语有哪些?学生纷纷说出:欲言又止、昏昏欲睡、蠢蠢欲动、畅所欲言、欲罢不能、震耳欲聋,接着王老师也把搜集到的成语如:欲擒故纵、悲痛欲绝、欲言又止、欲扬先抑等,让学生一起读读。
  2.活朗读,活化语言内涵
  常言道:词语有温度,语言有魅力。许嫣娜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在教学中许老师创设多种途径读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语言形象,活化语言内涵,以声传情,营造浓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轻松活泼的诗文意境里,感受充满童趣的夏天,轻触那生机勃勃的荷叶,体味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快乐心情。
  3.抓语境,提升言语能力
  在语用教学中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不仅要有所发现,还应学会运用。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管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为学生巧妙创设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生动、传神。
  又如许嫣娜老师执教的《荷叶圆圆》,许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这句式之美,还引导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把话说更具体更形象:其实在荷塘里还有很多顽皮的朋友也和荷叶成了好朋友。在它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说?在荷叶下做什么?学生纷纷发挥想象,把句子表达得更活泼,课堂变得更轻松、简单而高效。见下[教学片段]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上,很高兴的游来游去。
  师:说得真好!特别是句子用了一个“躲”字。还有谁——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天”,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想象力真好。还有谁——
  生:水虫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水虫高兴地在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比喻真好,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还有谁——
  生:荷花说:“荷叶是我的伙伴”,我每天和他聊天﹑嬉戏。
  这样的教学直观地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言语实践,引导学生掌握了语境使用语言的规则。此外,教师创设具体语用环境,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
  再如王林波老师执教的《欲速则不达》一文时,王老师先后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说话,一次写话,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第一次说话:突然 ,一名驿使从都城飞马赶来, 向景公报告说。要求学生补充驿使的具体表现,说得恰如其分;第二次说话:景公听了,急的 。要求学生想象景公的着急情态,说得合情合理;第三次说话:又一个驿使飞马而至,催请景公速回:“ !”要求学生合理想象驿使的话语,说得合乎身份。特别是第三次说话实践,更有对象感、情境感,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言语交际能力和交往意识。
  最后,王老师还特意设计的写作话题:景公心急如焚,甚至连韩枢驾车他都觉得慢,想想看,他会怎么说呢?要求学生发挥想象,既可以用现代文写,也可以用古文写。
  驺子驾车跑了大约几百步,景公心急如焚,嫌驺子驾得太慢了,高声喊道:“ !”于是就夺过缰绳,亲自赶起车来。
  行数百步,以驺为疾,曰:“ !”夺辔代之。
  这样的学习活动,考验的是学生对所设定特定情景中,特定人物的理解力,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不该怎么说,如此思量分析,大大锤炼了学生的言语能力。
  4.抓品读补白,创建语言
  品读文本是一种高层次在阅读活动,当学生对文本内容能够正确、合理把握,学生会感受文本中的语言皆出自自己的口中,这时候就已经达成习作指导的目的。
  全国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特等奖获得者王林波老师呈现课例《老人与海鸥》有一个环节在品读人鸥情深中进行即兴补白。
  (课件出示: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构成/一幅 画卷,/形成/一道 的风景。)
  师: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生:构成一幅白色的画卷,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生:构成一幅惟妙惟肖的画卷,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生: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再如:《穷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忐忑不安的心理。那段中连续用了七个省略号,那七个省略号的补白,给了学生正确理解文本,丰富人物内心情感的机会。这时候让学生表达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5.抓表达秘妙,妙用课后题,实践语言
  语文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纵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后题练习题,大部分都注意到表达的密秒,为学生实践语言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
  如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课后设计有两道练习题。
  第一道题: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道题: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这两道课后练习题,充分结合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注重语言的表达与实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能够在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让情感得到升华,真正做到言意兼得,相得益彰。
  语用教学注重对语言的感受、領悟、积累和运用,指向“听、说、读、写”语言实践。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窥视语言秘密,粗知语言形式,遵循语言表达规律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让学生在不断地“亲历”和“历练” 言语实践中,在感受语言表达的丰富内涵、意蕴的同时,并适时生成语用事件进行相应的言语操练,变静态的语言为活生生的语言,让教学变得生动、有效,在浓浓语文味的课堂中真真正正让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语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刘仁增.让语文回家-刘仁增语用教学新思路[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3]刘仁增.语用:开启语文教学新门[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913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