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高职院校教育得到了质的飞跃。科学有效的空中乘务人才的培养作为现代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能否满足航空业人才的需求。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的创新改革,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市场人才培养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改进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够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高能力的空中乘务人才。文章将进一步对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F56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21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073-02
  一、引言
  当今是一个教育创新的时代,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要敢于革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注重提高自身的实践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创新与完善实践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要正确认识培养高能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各地区高职院校则要指导教师基于校企合作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要求。
  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航空行业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空中乘务专业人才时要根据相关内容明确培养目标。调研显示,民航企业提出的对空中乘务员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具备良好的专业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②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民航运输基础知识以及客舱服务必备专业技能;③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外语交流能力以及突发情况应变能力,以保证乘客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客舱服务,满足乘客提出的合理需求。通过对现代民航企业空中乘务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内容,应涵盖基础能力、岗位能力以及拓展能力。基础能力指的是语言表达能力、服务沟通技巧运用以及职业岗位工作素养等。岗位能力指的是客舱综合服务能力、突发紧急情况处置能力、机上急救能力以及机场地勤服务能力等。拓展能力指的是组织协调能力、旅客管理能力、国内外文化认知能力等。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运用,还必须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确保能够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达到航空行业对空中乘务人才的相关要求。
  三、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一)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教育发展新时期,高职院校在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工作中,要积极创新与完善教学方法,以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比如,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教师可以创新地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合理地引进空服经典案例,开展分析探讨学习活动,或在课前利用不同新媒体平台上传案例学习资源,并设置相应的测评环节,让学生进行充分有效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发表自身的观点和想法,将课堂所学知识实践应用在问题探讨、解决中。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实践学习活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比如,在飞机客舱失火处置程序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运用空乘VR(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客舱环境,组织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客舱角色,进行机上失火处置的实操演练,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岗位能力和专业素养。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创新与完善实践教学手段,注重对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以及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的综合运用,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还需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合作能力等。
  (二)优化教学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在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优化调整课程结构,高度重视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以确保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空乘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特色课程开设上,高职院校要遵循空乘服务专业科学的教学原则,有效地表现出空乘专业的独特性,充分发挥空中乘务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与全面发展。在空乘专业课程结构优化上,高职院校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和特点进行改进,以确保符合专业学生课程内容的学习规律。又如,高职院校可以开设核心课程“客舱服务”,合理地运用双通道模拟机舱,积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场景实践学习。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空服经典案例回顾、机上真实工作视频展现,以实践操作训练等形式进行授课。这样有利于让空乘专业学生掌握先进、完善的客舱服务知识内容,保持一种科学的规律性专业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
  (三)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在空乘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要科学地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从市场、企业需求角度出发,明确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大多数空乘专业毕业生竞争的核心岗位是空中乘务员,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加强与航空企业的合作,与航空企业共同商讨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学生亲临一线岗位开展机场地面服务与机舱服务培训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地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市场主导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高校教学计划制订、课程体系构建等工作中,安排航空企业人才到学校进行兼职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则是由高校与企业共同组织,完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地实施分流教学,采用个性化教学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空乘专业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与航空企业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即在学校建立实践实训教学基地,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一些专业的实训器材,辅助高校打造出先进的实践实训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专业的空乘实训指导,强化学生岗位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充分保障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科学高效实施。高职院校要利用校企合作模式來开展多元化实践育人教学活动,并打破制约校企合作的瓶颈,为合作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满足企业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及输送的需求。   (四)注重师资力量队伍建设
  专业师资水平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高职院校要想为社会培养输送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人才,就必须注重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打造出专业优质的师资人才队伍,从而满足新时期航空企业对空乘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首先,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民航企业的合作与联系,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市场开展调研分析工作,结合航空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特点,合理派遣专业教师开展实践训练学习,获取最新的實践教学经验,以向学生讲解不同岗位的最新操作流程和各项操作技能规范等。高职院校可以定期邀请一些社会民航企业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座谈交流,与师生分享最新信息知识,科学地指导教师如何开展实践教学工作,保障课堂实践教学质量和效率;高职院校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上,还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奖惩机制,激励广大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到学校科研活动中,创新科研实践项目,这样有利于为本校空乘专业人才的培养积累丰富的理论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那些表现优秀的教师,高职院校除了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还需为他们提供赴海外知名大学、企业进修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够为本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贡献出更多的价值。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可以通过加强与优秀航空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高薪聘请那些具有丰富飞行经验的乘务员到校参加专业教师培训,促使他们有效地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满足能够开展实践教学的相关要求。或者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安排“双师型”教师到航空企业进修学习,实时了解并掌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人才培养要求,从而优化改进本校空中乘务人才的培养模式。
  (五)健全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在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中,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是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积极健全与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作为评价考核工作的核心。现代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对空乘专业人才考核评价模式的创新改革,要从原有的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考核方式过渡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方式。并且还需注重对考核评价结果的有效反馈,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考核评价工作的作用,为教师优化、改进教学方式提供更多科学参考依据。高职院校要根据航空行业对空乘人才培养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并最终确定空乘专业教学的考核评价内容,高度重视学生对专业服务技能与方法的掌握运用的评价考核工作,根据结果分析学生当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确保毕业生能够快速地适应和胜任相关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联合航空企业共同对实践教学中的不同环节开展考核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场景模拟训练、专业技能测试以及岗位专业实习等,注重对学生实践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科学全面地反馈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职院校要想保障自身教育教学的稳定持续发展,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高能力、高素质的空乘人才,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改革。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打造出专业的师资队伍,加强与优秀航空企业的合作,共同制订最佳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合理地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张艺山,马 俊.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1(5):76-80.
  [2]楚 喆.高校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9-30.
  作者简介:赵 晨(1983—),女,江苏无锡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空中乘务专业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30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