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0-2009年我国开源软件文献计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检索2000-2009年国内开源软件研究论文,按照论文年度分布、期刊分布、著者情况、主题特征等方面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从开源基本问题和应用研究两方面进行主题评述,归纳开源软件存在问题、研究热点与趋势,让读者全面认识国内开源软件研究状况。
  [关键词]开源软件 文献 计量分析
  [分类号]G250.72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应用到很多行业。开源思想、理念得到广泛认同。陆首群指出:自由/开源软件的发展,搞活了全球的软件产业,对重组软件产业提出挑战,同时也为中国软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开源的产生和发展是IT行业的必然趋势,开源软件将对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外对开源软件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都达到一定高度,国内起步较晚。笔者利用文献计量法统计2000-2009年10年间我国开源软件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以揭示10年来该领域研究发展轨迹、研究内容、学术成果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得出研究热点与趋势。
  
  1 文献计量分析
  
  利用CNKI学术期刊、硕博论文、报纸、会议论文、年鉴等数据库,以“开源软件”为检索词,检索时间段为2000年至2009年6月,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经筛选后得到474篇与开源软件相关的文献。
    
  1.1年度文献数量分布
  论文发表年代分布分析反映出开源软件研究状况及发展速度,揭示研究热点时期,具体如表1所示:
  论文年度数量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和阶段性特征,可将国内开源软件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①初始阶段(2000-2002年):该阶段国内开源软件研究初露端倪,发文总数5篇,约占总数的1%。②稳步发展阶段(2003-2005年):该阶段研究论文的数量逐年稳步增加,处于上升阶段,占总量的20.7%,开源研究引起重视。③激增阶段(2006-2009年),论文数量激增,每年发文100篇以上(2009年只统计半年且考虑滞后性)。
  1.2 论文期刊分布
  发文量5篇以上(含5篇)的期刊共9种(其中・表示核心期刊),占总刊数的5.84%,共收录论文100篇,占论文总数的21.1%。载文期刊比较分散,核心期刊论文偏少,说明高质量论文不多。论文期刊分布如表2所示:
  1.3 作者论文数量分布
  作者总人数为519人,发文量最高的为华南师范大学奉国和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陈智俐(含第二作者),各有4篇;发表3篇以上文章的共有9人(含第二作者),占总人数的1.7%,共发文29篇,占发文总量的8.2%。以上数据表明该领域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1.4 主题分布
  基于文献分析,对当前开源软件研究主题进行划分调整,依主题分成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理论研究细分为:开源社区、开源协议、开源商业模式、其他;应用研究分为:开源推动、教育、企业、图书馆、其他应用。按以上主题对所得的474篇文章进行主题归纳,得到开源软件论文主题分布如表3所示:
  
  2 基本问题研究
  
  2.1 开源社区
  开源社区是推动开源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学者指出开源程序员匮乏、开源文化、开源意识缺乏、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开源软件发展。谭佳佳对开源软件开发人员社区参与动机进行调查分析,系统研究开源软件开发人员持续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开源软件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是否有成熟的开源社区,良好的开源社区环境有利于开源软件长足发展。
  2.2 开源商业模式
  奉国和归纳出8种开源商业模式,并指出数字图书馆建设可采纳的三种开源模式。钱磊指出中国开源软件商业运作存在两个严重问题:①依然按照传统商业软件的模式来运作开源软件,从国际开源社区那里免费地获取源代码,稍作修改后变成自己的产品,然后出售软件许可;②紧抱“自由软件”的陈旧概念,认为软件产品就应该“自由”(其实是免费)地使用,低估了软件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与全球正在积极推进的知识产权保护做法背道而驰。开源软件要发展,开源企业要生存,开源要成为软件行业的突破口,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
  2.3 开源协议
  开放源代码软件是在著作权法下通过许可证体现的开放、自由和共享理念,它的法律基础是版权许可,研究开源软件首先应当分析各种开源软件的许可证模式。杨彬通过对比,分析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许可证的差别,总结开源软件许可证的发展现状和分类,分析开源软件许可证的法律性质,并对4种典型开源软件许可证进行评析。另外,秦明对一些开源软件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研究,车璐对开源软件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王广凤对开源与商业软件进行了对比,这些都从本质上是对开源协议的剖析。许可协议达几十种之多,各种协议存在差异,运用开源软件之前有必要理清其许可协议,以免引起不必要麻烦,各种协议的详细比较参见文献。
    
  
  3 应用研究
  
  3.1 应用推动分析
  3.1.1 高校推动作用2004年7月中国成立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宗旨是推动中国开源软件发展和应用;促进中日韩以及中国与全球关于开源运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开源运动做出贡献,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标志着国内开源软件应用开始走向有序。清华大学网络中心2007年的FLOSSWord项目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得出结论之一是开源软件的发展需要以高校作为切入点,因为高等院校处于研发的最前沿,对于开源软件的态度最为开放。倪光南指出如果没有大批开源软件人才的支撑,开源软件在中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的推广使用也会受到制约。在软件领域人才的作用比其他领域更为明显,所以应强调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张文正指出了高校开展开源教育的重要性、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归纳出高校可参考的开源软件类别。作为知识创新重镇的高校有条件也有义务大力推广应用开源软件,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国内的开源软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献分析表明,高校成为推动开源发展的主要阵地。
  3.1.2 国家意志倾斜引导开源不只是少数技术人员的事情,也不是少数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开源软件具有深刻的内涵,将给社会带来变革力量,向开源软件倾斜应该成为国家意志。
  3.2 教育领域应用
  3.2.1 学校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由于开源软件的巨大优势,已引起教育工作者关注,不断探索开源软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宋继华、唐伟系统归纳了基于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与邮件服务器、门户管理、桌面应用等开源软件构建数字校园的基本框架。刘颈总结出中小学从桌面应用到服务器应用可用的开源软件。很多文献涉及到运用开源软件Moodle构建教学管理平台,且为中小学教育带来的便利。目前中小学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信息人才匮乏、管

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开源软件可以帮助学校扭转这种不利局面,为学校新一轮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3.2.2 人才培养 很多学者探讨开源软件在大学及中小学中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探讨高校开设开源软件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很多建议与开展开源教育的思路。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开源软件在国内要发展,需要懂开源的人才,在中小学开始引导学生开源意识是可行和必要的。高校则是培养开源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所有这些无疑会促进中国软件业的发展。
    
  3.3 中小企业应用
  中小企业面临着资金、人才、管理信息化等一系列问题,开源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上述难题。郝晨健等通过对中小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需求因素分析,提出选择开源软件构建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平台的具体策略和选择流程。
  3.4 数字图书馆应用
  3.4.1 应用开源动因 开放源码思想的兴起和开放源码软件的蓬勃发展,给中国数字图书馆界提供了一个“低代价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一个以高性价比产品获得重要竞争力的机会。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运用开源软件是图书馆建设可行的一种开发模式,可以节省经费开支,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能力。针对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国情,应有效地选择、利用、本地化和再开发目前比较成熟的开放源码软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建设的层次和起点,加快其发展。
  3.4.2 具体研究
  ・分析开源软件。张智雄归纳数字图书馆可用的几类开源软件:门户类、机构仓储类、内容管理类、知识发现与知识管理类、其他重要开源软件等;刘兰等对2007-2008年国外有关开源软件的研究历程进行述评,并花大量篇幅阐述国外开源软件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情况,对于国内运用开源软件建设数字图书馆具有启示作用;阮莉萍。对国外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开源软件(Koha,PHPMyLibrary,PMB)进行介绍,并从基本技术特征、系统功能和技术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为开源软件在国内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董丽、张首红等对Fedora、DSpace、Greenstone进行比较分析,为国内从事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发和设计的同行提供参考;毕强分析中国数字图书馆开源软件本地化现状及应用情况,并探讨开源软件在中国图书馆行业本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具体应用。唐兆琦、郑巧英利用Dspace构建学位论文提交与发布系统;林颖、张智雄利用Dspace构建中文机构仓储系统:叶鹰等提出以Dspace作为数字图书馆核心引擎的Lib2.0模型,综合资源、技术和服务管理讨论了基于Dspace构建Lib2.0的技术可能性和应用优越性;祝忠明等提出以Dspace为基础的一种自助提交和开放搜寻与聚集为主要手段的学科知识库建设框架;董丽等以Dspace为基础平台构建清华大学图书馆读者培训门户系统,提供用户身份的统一认证、不同身份读者的讲座预约、课程信息和课件的发布流程以及资源批量加载功能等。另外,有学者对OpenResolve、MRTG、Net~ow、RAKIM Linux+Qt/Embedded等构建图书馆应用系统作了探讨。国内数字图馆建设对机构仓储开源软件Dspace、Fedora等应用到了一定深度,在图书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将会有更多的开源软件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推动国内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3.5 其他应用
  很多学者也研究开源软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力负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开源软件应用呈现出多样性。
  
  4 存在问题
  
  李国杰指出中国开源存在的问题:①我国许多企业、大学与科研单位只把开源软件当作可免费获取的资源,对开源社区的贡献比较少,也不太重视开源软件的“游戏规则”;②有些单位在封闭的环境下从事对Linux内核的修改,甚至将开源软件变成违反GPL规则的闭源软件;③我国对如何利用和回馈开源软件社区了解不足;④在中国极少纯开源模式运作的软件公司;⑤电子政务、中小学远程教育等国家出资的项目还没有向开源软件倾斜,公共财政几乎还没有支持过开源社区;⑥国家应该加强对开源软件的重视,向开源软件倾斜应该成为国家意志。上述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深思考。
  
  5 研究热点与趋势
  
  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国内开源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
  5.1 开源社区建设
  加大开源社区建设,培育开源软件健康发展。社区里积聚着许多贡献者,他们开放软件源代码,把自己对各种开源软件的使用体验拿出来共享,共同讨论,为其他用户选择开源软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意见。这样共享的环境,与互联网创新且开放的精神相符合,社区是推动开源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的开源社区发展存在无序、动荡、无目标状态,表现出人气不足、人才缺乏、项目缺少、运行不稳定等缺点。支持发展开源社区是推动开源的基础工作,应该作为持续、长期的任务来做。国家应该从政策层面支持鼓励企业等团体从事开源社区建设,帮助开源社区持续健康发展;并将开源软件作为软件产业突破口,大力培育开源社区,促进开源软件良性发展。
  5.2 开源商业模式探讨
  开源软件要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它不是免费软件,人们平常所理解的开源软件免费主要是指程序源代码免费,除此之外的技术支持、服务、培训是不免费的。“软件=程序+文档+支持+培训+专业服务”,如果将程序看成核心要素,而其他4个为外围要素,那么传统的商业软件主要靠核心要素谋取利润,但开源软件由于其特殊性,即源代码开放,任何人可以自由获取,此时利润主要来源于外围要素,通过外围要素的实施帮助企业获取利润。这个等式其实也表明开源软件的商业模式应该围绕外围要素开展。开源软件在过去20年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世界软件发展的格局,也是中国民族软件发展的一个契机。国内开源企业要发展,需要深入探讨适合本土的开源商业模式。只有这样,开源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才能托起国家民族软件产业的大旗。目前国外有很多成功的开源商业模式,但国内还缺乏典型成功案例,使得开源企业或个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不愿过多投入,花更多精力去研究。国内急需开发成功的开源商业模式,推动开源软件良性发展。
  5.3 开源与人才培养
  首先,就人才培养而言,开源软件有特殊的优势。商业软件的源代码不开放,因此通过培训只能学习该软件的操作和外特性。开源软件则不同,首先,通过学习、分析开源软件的源代码,了解软件更多内涵,有利于提高培训水平和软件人才的水平。其次,开源软件在国内要发展,特别是开源社区的建设、开源商业模式的构建等,需要懂开源的人才。高校则是培养开源人才的重要阵地,在高校加强开源软件的教育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知识创新重镇的高校有条件也有义务大力推广应用开源软件,为国内培育优秀的开源人才。
  5.4 应用领域扩展
  目前开源软件应用触及到教育、科研、中小企业等范畴,其中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开源应用最为活跃的阵地,有很多成果相继出现。开源发展到今天,需要我们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去审视,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其可应用的范围将更加宽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