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的 :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提升心内科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 将96例心内科患者分为观察组(协同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67%>70.83%,χ2=6.838)、遵医行为良好率(93.75%>72.92%,χ2=7.500)以及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ESCA)评分[(119.73±8.74)分>(100.24±6.91)分,t=5.74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65.73±4.05)分>(52.38±6.17)分,t=5.287]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6.25%<20.83%,χ2=4.360)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9.24±1.08)d<(15.76±2.95)d,t=6.129]相对更短(P<0.05)。结论 : 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患者可以积极配合治疗,加强自我管理,有助于长期、持续控制病情的稳定,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护理;护理效果
  心内科疾病的治疗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关注其日常生活活动,了解其情绪状态。心内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为患者治疗恢复提供良好的支持和帮助,减少并发症的干扰,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在心内科护理中,需要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有针对性、有侧重点地进行护理干预,并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心理需求,让患者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该过程中,应该重视患者的自我管理,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协同有助于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本研究通过对96例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情况的观察,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本院心内科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3/25,年龄为55~83岁,平均年龄(63.15±4.19)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1/27,年龄为53~82岁,平均年龄(62.97±4.3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症状和体征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心内科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生活管理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患者的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健康教育: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健康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该展现出亲切、真诚的形象,更容易与患者拉近距离,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让患者感到舒心、舒适,能够信任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考虑到患者对于信息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言简意赅地进行解释、说明,使护患能够完全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而患者能够认真听取护理人员的指导,自觉配合护理工作。协同护理模式的应用,需要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协同护理模式,说明其理念、执行方法,强调该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于心内科疾病治疗恢复的积极影响,赢得患者的认可与肯定,便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要主动开展形象与言行举止建设,使患者能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并体会到护理人员的温暖,这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要关注患者病情发展情况,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保证护患关系和谐,使患者对各种方案的依从性良好,为各项治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自我管理方面的指导:评估心内科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针对不足之处,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开展心内科护理工作的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护理技巧以及护理操作流程,多次進行演示与示范。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明确护理指导的侧重点,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护理人员可以将心内科护理的相关内容制作成宣传手册或视频,方便患者随时进行学习,帮助其熟练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在临床用药和日常生活活动中,患者能够根据护理人员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并学会如何调节情绪。
  3)强调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协同:在心内科护理期间,家属的支持在改善患者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对家属进行指导,使家属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护理工作;针对家属不懂的情况,需要护理人员做指导,并通过激励语言来激发家属的积极性。同时家属也应常与患者沟通,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痛苦,给予其充分的鼓励和关爱,使其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其心理压力。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分别应用(  ±s )和%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行t、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协同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即ESCA评分、ADL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见表2。
   3 讨论
  心内科护理的有效开展对于心内科疾病的治疗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心内科患者康复期间,容易受到病情复发以及各类并发症的困扰。而患者的负面情绪也会对疾病的治疗恢复形成妨碍[2]。在心内科护理中,应该以促进疾病恢复和改善患者身心健康为目标,各项护理工作应做到精细、周全。但由于护理人力资源较为有限,护理工作往往难以面面俱到,容易产生疏漏,进而影响到心内科护理效果[3]。   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患者的配合与支持。在长期、持续的治疗恢复期间,心内科患者在获得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我管理。因此,在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和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的基础上,应该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同与配合。协同护理模式中,心内科患者可以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能够掌握基础性的护理方法,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管理,为常规护理提供支持与辅助[4]。该过程中,护患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便于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在自我管理方面加强指导。患者通过自我管理,可以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全面提升心内科护理质量[5]。
  从本院的实践经验来看,在整个协同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将工作的重点内容放在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上,通过强化与患者的沟通,可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使护理人员能够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护理,因此护理内容更有针对性。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在进行自身形象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转变沟通方式,使患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护理人员的想法,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针对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合研究结果可发现,观察组心内科患者在接受协同护理模式干预后,患者的满意、遵医行为良好占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67%、93.75%、6.25%,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ESCA评分、ADL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119.73±8.74)分、(65.73±4.05)分、(9.24±1.08)d,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从临床护理的角度来看,协同护理模式的关键,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期间能够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在该模式下,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两者之间这种心与心的交流,可避免出现护患纠纷等问题,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保证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而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在整个心内科护理期间,也应该重视自身工作要求,努力构建持续上升的护理工作管理模式,做好自身工作监督,每天认真检查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确保在护理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行为,并针对其中的异常进行管理,同时也应对护理人员进行鼓勵,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有效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韩扣珍,赵影飞,孙爱娟.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9):161-162.
  [2] 金杨杨,任爱兰.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1):72-73.
  [3] 刘海舟,刘鸿雁.协同护理管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2):93-94.
  [4] 王楠,冯静,杨伟英.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19):66-67.
  [5] 杨菊芳.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09(05):115-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438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