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产教融合是高校教育中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是加强高校实践能力培养的必经之路。安徽省高度重视产教融合,出台了一系列的保障政策和实施意见。师资队伍建设是安徽典型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首要保障,在总结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协同两平台三深化”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 就是产业与职业教育间的合作融合,是高校或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素质与企业开展的合作。师资作为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重要保证,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产教融合办学条件的核心因素。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教师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通过参与企业实践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本地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树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借鉴典范,也能发现该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痛点问题。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安徽省立项建设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皖西学院、合肥学院、黄山学院、滁州学院、铜陵学院、宿州学院、安徽新华学院9所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于2018年2月22日印发实施。《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允许自主聘请兼职教师和确定兼职报酬;支持在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建设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的措施。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性质要求师资队伍转型,经过几年的实践,安徽省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如下的成效。
  1.师资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持续完善
  安徽省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近几年不断壮大教师队伍,各高校教职工人数逐年增加,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企业外聘教师比例不断攀升。在产教融合大背景下,安徽省典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转型上成效突出。
  2.深化产学合作
  安徽省典型应用型高校不断深入产学合作,各个高校采取了不同的举措。安徽科技学院积极与相关企业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合肥师范学院与中体产业、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联宝电子等共建产学研合作育人基地;安徽新华学院成立“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产学合作机构等。
  3.将产教融合纳入职称晋升条件
  安徽省现行的职称评审条件中,讲师资格条件中将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以及参加产学研合作研究项目等能体现教师产教融合的因素作为教学科研工作基本要求之一。将企业委托研发类课题,依据经费不同,纳入职称评审科研项目的不同分类。作为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成果推广分类的重要依据就是开展产学合作所开发产品的社会经济效益及上交学校的项目金额。
  4.聘请企业专家入校
  除了聘请企业外聘教师担任兼职任课教师外,不少院校聘请企业专家入校指导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毕业论文等环节。如安徽科技学院特聘创业型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安徽新华学院聘请企业高管担任二级学院的产学研副院长,多个院校聘请企业高层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
  5.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发展,调研的9所高校中“双师型”教师已达到30%左右。安徽新华学院仅2018年就有120余名教师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且学校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安徽省各典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研,各高校初现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表现如下:
  (1)产教融合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调研发现,部分高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外聘企业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无法满足产教融合的发展要求;部分高校师资队伍年轻化,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以及成立时间不长的高校;部分高校专、兼职教师结构不合理,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多且流动性很大,源于高校未与企业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
  (2)师资队伍服务经济社会的意愿不强。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压力较大,主要来自教学工作量、岗位考核、科研压力、职称晋升等方面。教师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工作、应付学校岗位考核,已然精力不足,没有太多心力服务经济社会,加之绝大部分高校教师没有合适的渠道获取服务社会经济的横向项目。
  (3)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调研发现70%以上的高校教师均是“从高校到高校”的高材生,没有去过企业,也没有接触社会参与实践。他们往往对企业的运营与专业的实践知之甚少。
  (4)“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与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只是要求符合“雙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自行申请,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及奖励机制。从而导致符合要求的教师申请意愿不足,而不符合要求的教师缺乏明确的靠齐动力。
  (5)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力度不够。目前鲜有企业与高校达成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力度与深度均有待加强。高校外聘的企业兼职教师,往往因为承担企业本职工作而时间受限,未能契合高校零散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另外,企业未能为高校教师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往往安排的工作较基层、浅显。
  三、“一协同两平台三深化”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构建
  1.一协同
  针对产教融合理解不够透彻、职责不清、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开展“高校与企业协同”进一步明确在产教融合过程中高校与企业的责任与职责分工。实施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与产业专家协同育人,增强学生培养的市场导向性。高校、企业即通力合作达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度协同。同时,高校和企业深度理解“产教融合”的内涵,明确各自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2.两平台
  (1)搭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为了完善师资队伍产学研互动机制,搭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该类平台有两种可行模式:一种是行业协调指导模式;另一种是市场中介服务。
  (2)打造共享信息平台。通过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建立专门的产教融合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中可以进行产教融合需求信息的发布,并提供详细信息的检索、分行业推荐等服务。
  3.三深化
  (1)深化“引企入教”。一是通过政府税收优惠减免、增加企业责任感等方式强化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专家成为产教融合师资的积极性。二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通过实施产业教师特设岗位或设立流动岗位等方式吸引企业专家、技术人员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企业招聘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2)深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社会实践、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参与学生专业实践指导等活动,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努力向“双师型”师资靠齐。
  (3)深化改革产教融合背景下师资评价标准。针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为打造高校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年终测评、职称评定、聘期考核等各项校师资评价标准中可以设立产教融合的加分项。
  四、总结
  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本地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能够树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借鉴典范,也能发现该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的痛点问题。本论文总结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安徽省典型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并分析了安徽省典型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所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姜微,蒋巍,侯菡萏,刘明刚.浅谈高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中国高新区,2018(06).
  2.卢兆敏.安徽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安徽大學,2016.
  3.王支宝.在粮食行业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融入“粮食元素”的创新与实践.职业,2018(22).
  4.林建胡,李文芳.地方本科院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1).
  5.葛锦涛.基于国产高分数据地下水富集性的评价预测研究.吉林大学,2018.
  (责任编辑:兰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54049.htm